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关中厚土上的西农耕耘者

2022-11-08 09:27:21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更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在小麦、玉米育种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

11月3日,记者跟随杨凌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家们深入该试验站实地采访,看农业专家如何培育优质种子,以科技创新支撑全省乃至全国旱区的小麦生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坐落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其前身是1930年由于右任先生亲自创建的“斗口村农事试验场”, 2012年成为学校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试验示范站。

建站以来,该试验站团队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西农大和杨凌示范区科教优势,重点开展粮油作物学科理论与应用研究,示范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和新型职业农民,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推动校地紧密产业发展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推广的新品种主导了我国黄淮麦区的4次更新换代。

近年来,试验站专家团队始终坚持将持续提高品种、产量放在首位,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截止目前,共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及其高效增产技术100多个(项),累计推广面积1424.6万亩,新增纯经济效益14亿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兼顾市场和老百姓的味蕾需求,培育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的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站长海江波介绍,在示范推广方面,试验示范站先后展示了西农20、西农805、西农822、西农585、西农223、西农318、普冰151、西农511等小麦品种20多个,示范推广国美808、国美606、农科大261、农科大8号、西农233、西农2580、陕单609等玉米品种8个。其中,完成了玉米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示范,共计40个新品种(系)。

海江波(左一)介绍西农小麦品种培育历史。

经过多年苦心钻研,小麦育种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试验示范站先后培养小麦、玉米、棉花等新品种20个其中小麦新品种15个(国审2个、省审13个),玉米新品种4个,棉花新品种1个。获国家三等奖1项,陕西省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主持制订省级标准1项。

杨凌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家在斗口试验站,查看小麦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研发方面,试验示范站围绕小麦玉米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展了集成研究,建立了小麦交互式沟穴播栽培技小麦高产宽幅精播技术、麦秸秆还田+镇压配套栽培技术、小麦苗情应变早冬灌施肥技术、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等14项。筛选出了适合关中灌区小麦主推品种栽培技术规范“一喷三防”药剂配方1个。

“‘十四五’期间,将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创新育种方法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始终为做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饭碗装中国粮’的目标去努力!”海江波充满信心地说出了斗口试验站育种工作者们的共同心声。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编辑:王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