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6:26:50
赤家口村是乳山市山寨镇的一个普通山村,从外面看,看不出与周边其他乡村的区别。但到里面仔细去看,村里生产的粉条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家口村的主要地形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适合种植“丰收白”地瓜,这里种出的地瓜淀粉含量高,品质好,适合制作粉条。“我们村的粉条制作工艺起源于公元1752年,距今已有上百年。粉条主要以地瓜作为原料制作而成,以色泽自然、柔润爽滑、清香宜胃的好品质著称。”赤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宋维洲说。
宋维洲正在讲解“丰收白”地瓜的优点。
“传统粉条是用铁漏瓢漏出来的,漏粉条又叫漏粉。”宋维洲说。上世纪50年代开始集体生产,村里成立生产队,建立“粉坊”。在记忆中,他的父亲那时候要去每个生产队,轮流在10个漏粉队里当“粉把头”,指导漏粉技术,其他人协作。
2008年,宋维洲继承祖传技术后,在村里开起了粉条加工厂。由于漏粉工艺强,粉条品质好,很快就在村里几家粉丝加工厂中脱颖而出。由于手工制粉成本高、利润低、劳动强度大,产品工艺难以控制。宋维洲瞄准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大好前景,在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后,他逐步购买新型设备,进行产业转型。
“从过去用石磨,到现在搅碎机;过去看天晾晒,现在甩干机、烘干机。我们力求所有能用机器代替的生产步骤都用机器代替。” 宋维洲说。在粉条加工厂他建起了淀粉车间、漏条车间、烘干车间、包装车间和冷库等多个车间,将粉条制作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器筛土,清洗地瓜。
随着规模扩大,需要的地瓜也越来越多。宋维洲说:“我计算成本后发现,与其去外地收购地瓜,不如发动去乡亲们种植。” 2012年,宋维洲成立乳山市维洲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免费提供优选地瓜苗和种植技术,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地瓜。既保证了原材料的优质,又带动了村民们致富。
村民们种植地瓜的积极性高涨,纷纷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8户,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年产地瓜12500吨。合作社的成立,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又使传统的粉条加工焕发新活力。
宋维洲的漏粉制作工艺,于2021年获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业。宋维洲说:“我们始终秉持一个想法,做良心食品。”正是对于老手艺的情怀,乳山粉条工艺传承百年,而今从小山村“飞”向全国各地。
刚生产出的粉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姜俏俏 王娅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