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10:37:21
●到“十四五”末,全省园林水果总面积保持在1700万亩左右,产量1800万吨以上
●苹果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300万吨,猕猴桃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30万吨
●做强20个水果品牌,培训5000名果农网红,年销售额亿元以上果品企业达到20家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20年,全省园林水果面积达1731.72万亩,产量1808.03万吨,果业增加值59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7.3%。其中,苹果面积930.27万亩,产量1185.21万吨;猕猴桃面积91.82万亩,产量115.8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柿子、樱桃、冬枣、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规模稳步扩大并形成集聚。
《规划》突出强优势、补短板,发挥政府、市场双重作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果业经济体系。
坚持提质增效。立足现有基础,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和配套政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全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创建绿色果品品牌,打造集约型、循环型、生态型果业,推动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瞄准全产业链发展需求,集聚科研资源,加大科研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实用成果转化,赋能支撑果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富民强农。围绕促进增收,延伸产业链条,丰富经营形态,拓展产业功能,创新利益联结,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保持全省园林水果规模基本稳定,总面积保持在1700万亩左右,产量1800万吨以上。
产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产业,苹果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3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0亿元。猕猴桃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
提质增效目标。分区域、分类型创建500个高质高效示范果园,带动苹果和猕猴桃单产水平和优果率各提升5个百分点,亩均产值提高20%。
主体培育目标。重点提升10家优质苗木繁育企业(场),建设100个产地采后处理中心,扶持10家果品深加工企业。
营销强化目标。推动成立省、主产市、基地县三级水果产销联盟,做强20个水果品牌,培训5000名果农网红,年销售额亿元以上果品企业达到20家。
科技创新目标。争取培育出2至5个适应产地环境、综合性状稳定、发展前景好的水果新优品种。联合开展水果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5至10款附加值高、市场青睐的加工产品。
乡村振兴看三秦·厅局动态
陕西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
一览表(2022年第二批)公布
根据《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计财〔2022〕8号)和《2021-2023年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陕农发〔2021〕43号)相关要求,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组织对《2021-2023年陕西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 2022年修订)》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完善,制定了《2021-2023年陕西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22年第二批)》,予以公告。
(扫描二维码查看补贴详情)
陕西省水产总站:
开展技术培训 助力渔业发展
近日,由陕西省水产总站组织的全省秋季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在线上召开。培训会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养殖企业、养殖户和上岸渔民科学开展秋季水产养殖指导,为全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陕西省水产总站将根据市县(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养殖企业(场户)需求,赓续推进水产养殖各类培训,助力全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
陕西省水保监测中心:
秦巴丘陵区坡面整治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陕西省水保监测中心承担的“秦巴丘陵区‘近自然’田埂坎水土保持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提出了安全稳固、经济合理的夯土筑埂坎方案,解决当前土坎滑塌、生态扰动大、石坎造价高等问题。该项目研究成果对“近自然”坡面整治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建立与应用起到先导作用,将成为秦巴丘陵区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并且对促进坡面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水土流失区坡面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