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16:03:29
时值冬季,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却是绿意盎然,一株株马铃薯瓶苗竞相生长。这是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甘肃国丰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查看马铃薯瓶苗生长情况。
近年来,渭源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构建了马铃薯“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宣传、精深加工”六大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马铃薯实现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
一粒种子让“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
渭源县年平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属高寒阴湿冷凉区,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之地。
全国知名的马铃薯育种专家王一航扎根渭源县会川镇四十多年,成功选育推广渭薯、陇薯两大系列20个品种。
经过40多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推进,渭源马铃薯种薯开发已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育种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5年,建成了国际马铃薯中心渭源工作站;2018年建成甘肃农业大学马铃薯产业专家院和实践教学基地,先后培育陇薯、青薯、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系)45个。
甘肃省田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瓶苗组培中。
一花引得百花开。渭源县于1999年成立了定西第一家马铃薯农民专业协会。先后建成了甘肃田地、甘肃国丰等制种企业6家,2022年繁育品种达到20个以上,年生产脱毒瓶苗6.1亿株、原原种7亿粒。苏鹤林、李晓梅等一批马铃薯种薯育种带头人架起了马铃薯种薯从实验室到农民大田生产的桥梁。李晓梅从事马铃薯种薯繁育20多年,带动周边乡亲们依靠种植马铃薯种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累计带动群众增收1.5亿多元。2019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励。
如今,马铃薯种薯成为当地农民的“铁杆庄稼”。身价不菲的原原种被称为“金豆豆”,小土豆形成了大产业。渭源县也因为此改变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状况,昔日“救命薯”成了“致富薯”“小康薯”。
一套体系成就“良种之乡”美誉
渭源县探索建立了“茎尖组织培育脱毒瓶苗、日光温室繁育原原种、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引航、合作社推动扩繁、千家万户规模生产的局面。
甘肃国丰种业有限公司温室培育马铃薯种薯原原种情况。
时下走进渭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马铃薯)园区,甘肃国丰种业有限公司无菌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摆放着瓶苗,全日光温室里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长势喜人。
国丰公司总经理陶立新说:“公司带动了8个合作社和500多农户增收。2022年生产脱毒瓶苗2.46亿株,原原种2.5亿粒,原种1.5万吨,一级种1万吨,收入1.2亿元,常年解决220人就业,人均收入可达到3万元。”
合作社示范带动种薯扩繁作用明显。渭源县探索完善种薯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强农增收效应凸显。
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曾获‘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免费投放种薯,社员按照约定的价格和吨数进行交售,解决了种植户种薯销售难和价格不稳定的问题。目前有社员384户,常年务工人员24名,季节性务工人员130多名,人均收入可达4万。”
五竹镇五竹村村民雷迎龙说“今年在合作社免费领取青薯9号马铃薯原原种32000粒,种了8亩原种田,收入3.4万元,自己还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能挣4000元。”
地处渭源县北部的大安乡,气候比较干旱,采用种植黑膜全覆盖种植方式提高马铃薯种薯产量。
大安乡杜家铺村的陈小英说:“今年和田园美合作社签了订单,种了28亩,收了42吨,收入5万元。”
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培育的马铃薯种薯原原种长势良好。
据了解,2022年渭源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其中原种繁育田6万亩,一级种繁育田达47万亩。
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赵俊斌告诉记者:“ 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533’产业发展体系调动了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户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良性运转。2021年全县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4%。”
严格执行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基地认定和质量追溯管理制度,马铃薯脱毒种薯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杜宏辉说“公司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杜绝不合格种薯进入市场,保证了种薯品质优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一个品牌使种薯产业“锦上添花”
洋芋花开赛牡丹。早在2001年,渭源县就获得了全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美誉。
近年渭源县坚持“品牌化”发展思维,注重打造有故事、有内涵、有情怀的“渭源马铃薯种薯”公共品牌。完成了“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注册“五竹”“渭河源”“田地农业”牌种薯商标,“来点土豆”牌系列方便食品商标,“甘动你”“闲星人”“粉面世佳”“渭鲜”“世邦星达”“味缘陇中”“渭鲜”“世邦星达”“味缘陇中”等商标品牌优势逐步凸显。
渭源县五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马铃薯原原种库房一角。
渭源马铃薯种薯已经成为“薯界”的香饽饽、“大哥大”。2022年销售量达到20多万吨,收入达5亿元以上。
渭源县五竹马铃薯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告诉记者:“合作社注册了“五竹牌”马铃薯种薯品牌,去年销售量达到2万多吨,收入达4000多万元。”
一种理念使“薯业”全产业发展
渭源县坚持“园区化集群、体系化培育、基地化生产、项目化支撑、链条化延伸、精深化加工、融合化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趟出了“集群延链、创新提升”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9月份成立渭源县马铃薯种薯营销联盟,建成了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谋求依托园区集群化发展推动渭源由马铃薯种薯大县向马铃薯种薯强县转型升级。
渭源县五竹马铃薯合作社负责人刘永红表示:“合作社加入到马铃薯种薯营销联盟组织,我担任联盟的监事长,将和盟员一道,分享资源,抵御风险,共同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原原种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投入资金15572万元,建设元古堆村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等10个项目,改造提升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会川园区智能连栋温室19100平方米,在会川、秦祁等乡镇建成了马铃薯绿色标准化原种县级示范点3万多亩,脱毒种薯利用率达到100%。
渭源县五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原原种库房里仓廪殷实。
今年渭源县注重发展即食、快餐、保健、休闲系列食品,推动马铃薯产业从瓶苗培育到餐桌食品的延链补链、全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增效走出新路子。
先后改造提升和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5家,支持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闲星人”牌系列产品350万件,产值达1.2亿元。田地白家公司研发的能冲泡即食的定西宽粉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兰州牛肉面产品已上市。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走进五竹村摄制洋芋宴,渭源马铃薯主食品通过荧屏走向全国。
定西泽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说:“公司今年投资2000多万建成定西宽粉生产线,日产量已达到16吨。目前销售额达到1456万元。”
农旅融合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成为“薯业”发展新“引擎”。
李晓梅告诉记者:“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嘱托,从育种到方便食品研发,取得了良好发展。目前规划建设旅游研学基地,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多元化发展。”
2021年,以李晓梅为原型拍摄的励志电影《我心向上》发行,土豆人生成为最亮的底色。
面对未来,“薯光”无限。记者了解到渭源县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统揽,力争到2025年,县内筛选出马铃薯新品种4-6个,规模繁育供应品种稳定在20个左右;全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左右,年生产脱毒苗8亿株、原原种10亿粒、原种20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吴胜军、王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