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定西:“新时代宣讲师”传递党的“好声音”

2022-12-05 15:32:59   

连日来,定西市660多名市(县)“新时代宣讲师”进村入户,进企业入社区,通过宣讲会、炕头会、田间地头会等灵活多样方式,采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高站位谋划聚合力

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定西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作用,通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察等环节,在市县乡村社五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五老人员”“百姓名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中聘任市级“新时代宣讲师”199名、县(区)级“新时代宣讲师”460多名,市县(区)对新聘任宣讲师进行了党的二十大宣传宣讲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宣讲师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和基层需求,迅速下沉一线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渭源县“新时代宣讲师”祁英说:“作为一名‘新时代宣讲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立足宣讲前线,结合工作实际讲好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分众化宣讲接地气

“剪子铰了纸一张,二十大精神放光芒,新时代的好思想,贯彻落实行动上,撸起袖子干一场,人民紧跟党中央。”在岷县人民公园的凉亭里,群众将“新时代宣讲师”杨狗娃围在中间,专注聆听他用“花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杨狗娃每唱完一段,在场群众便应声和上“啊......”和声搭腔,配合的自然默契。一时间,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现场石大妈说:“用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花儿”来宣讲党的精神真是新鲜又好懂,我们老年人非常喜欢听。”

在渭源县麻家集镇,“新时代宣讲师”镇党委书记郑文博结合自身所学所思所悟、当前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入户走访的机会,将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乡村振兴方面的精神、政策,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给群众,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投入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动能。

在漳县三岔镇河南坡村宣讲现场,村妇联主席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围绕妇女群众关切的身边事,“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大会精神“聊”进妇女群众的心窝里。大家纷纷表示:“这种新颖的宣讲方式,让我们听得懂、坐得住也乐意听,真正把党的理论传达到老百姓心里。

市县(区)“新时代宣讲师”按照群众需求,用乡土乡音、快板、花儿、小曲等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形式,广泛开展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炕头宣讲、集市宣讲、主题宣讲、文艺宣讲活动,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

对象化宣讲聚人气

“我想了解一下国家最新的养老政策。”网友“心如止水”在“文明小岷直播间”留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宣讲师齐素芳随即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民生举措。这是岷县“夕阳红宣讲小分队”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的“夕阳红手机课堂”,“文明小岷直播间”全程直播。

在陇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新时代宣讲师”通过“大喇叭”,用土话、方言定时定点向群众播报、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及时让群众了解党的好政策。

为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每一个群众身边,定西市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创新宣讲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直播间等平台,抓住饭后人多、面广、精力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线上宣讲,重点围绕报告中提到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重点决策部署进行宣讲,让基层群众在心理上解压、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

截至目前,全市“新时代宣讲师”共开展各类集中宣讲105场次、板凳会宣讲125场、花儿传唱讲30场、炕头宣讲275场,抖音、微信直播间等网络宣讲126期,受众达43.6万人次。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的宣讲,切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新时代涌现出的新机遇、新时代出台的新政策,更加坚定了广大群众感恩奋进共筑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张海涛)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