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攻坚2.4% ,书写“舌尖安全”的广东答卷

2022-12-08 11:01:12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壮大、制度机制日益完善,连续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维持在97%-98%,其中2021年为97.6%。相比于2001年的62.5%。这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注重全程监管”“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等重要论述,并强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2021年6月起,应国家七部门联合启动关于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广东积极响应并全省铺开,重点整治突出问题,力图突破瓶颈,攻坚2.4%的不合格率,探索农安监管长效机制,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01

大排查,筑牢“舌尖安全”屏障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强省,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期许值更高、容忍度更低。

据统计,2020年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8.5%,2021年98.8%,2022年上半年仍然保持在98%以上。

图片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豇豆、韭菜、芹菜、乌鸡、鸡蛋、肉牛肉羊、大口黑鲈、乌鳢、鳊鱼、大黄鱼等11个重点品种上。广东同步推进治理重点品种,通过不懈努力,让合格率向更高水平不断靠近。

质量安全风险“大排查”,全省行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纲,三年行动开展当年,广东省级抽检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3大类产品60个品种130项参数12454个样品,抽检数量较2020年增长116%。江门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林立业介绍,2021年江门农产品快速检测达37万批次。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刘汉新说,2021年广州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8万份、快检126.9万份。

图片

广东省加强质量安全风险大排查

各级检测机构克服人手不足、疫情影响等多重困难,足迹遍布生产基地、养殖场、屠宰厂(场)、产地运输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传播手段,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等,引导社会共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一批在粤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针对11个品种,分别组建专家团队,拿出了“四个一”精准治理模式——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

图片

三年行动技术服务专家团队

02

抓标准,三品一标做强产业

广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与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等有关。”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科科长伍宏凯表示。据悉,广东畜禽规模养殖比例已从2015年的60.6%提升到2020年的7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2021年,广东畜禽产品省级监测合格率为99.2%。肉牛肉羊、乌鸡和鸡蛋总体合格率98.2%。“人们对优质畜禽产品需求增加,一些特色畜禽产业快速发展,值得重视。”在广东畜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高的基础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曾振灵已经带领团队未雨绸缪。

温氏集团乌鸡年出栏量6200万只,占全国乌鸡总量42%左右,是全省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乌鸡示范基地。通过统一种苗、统一投入品、统一养殖标准与技术、统一屠宰加工、统一产品质量安全,以“公司+基地+农户”及“公司+农户”形式,带动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

图片

温氏乌鸡养殖基地

广东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势,分别针对11个重点品种,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共同指导广州市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标准工作;推进40个以上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并择优推荐参与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合力推进蛋鸡、乌鳢等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

将“三品一标”落实到产业,广东鳊鱼合格率从88.2%提升至100%。东民水产董事长吴定泉介绍,西江鱼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每年出栏鳊鱼500多万斤,养殖量占到广东80%,“西江鳊”已成为顺德水产活名片。

图片

西江鱼水产专业合作社

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广东加大力度增加绿色优质供给,协同构建两个“三品一标”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果菜茶标准化示范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近1948 个,全省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的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总数达939个。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含广东农垦2个)、6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含广东农垦8个)、139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初步构建了“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图片

03

补短板,织密网防漏网鱼

广东是水产品生产大省、输出大省,其中加州鲈、乌鳢的养殖产量一枝独秀。

2021年广东省级监测数据显示,广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8.7%,但大口黑鲈、乌鳢、鳊鱼、大黄鱼等的总体合格率仅为92.3%,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短板。

“以个体户为主导的传统池塘养殖方式,是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尹怡介绍,相对畜禽行业,水产品品类多、品种差异大,批准的疫苗和兽药相对较少,用药来源复杂,监管难度大。

除了要在11个高风险重点品种整治上下工夫,更要在创设政策、系统集成上发力。2021年11月,《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外公布,广东各地开展水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今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例达到65%以上,水产品产地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养殖区域全部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采取一系列尾水治理和中药调水等精准治理措施后,2022年上半年,广东省级加大对“四条鱼”的监测力度,其中鳊鱼和大黄鱼监测合格率达100%,乌鳢合格率提升至98.2%,大口黑鲈提升至94.6%。

图片

广东一水产养殖场尾水处理

“这是全省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高压的结果。”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谢海平表示,接下来要从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探索和推广应用上做文章,在疫苗研发、快检技术应用推广和种质资源改良等方面突破,做到既治“标”又治“本”。

广东率先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发展预制菜,广州南沙、湛江吴川等一批以水产品为主的预制菜特色产业园获批建设。为保障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协同多部门率先开展《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等5项标准研制,发布了《预制菜标准体系构建总则》等7项团体标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陈胜军表示,预制菜发展要防止监管盲点,亟需建立行业标准,标准体系建设应涉及产业链全流程,以更好确保水产品预制菜的营养、健康等质量安全。

05

强弱项,构建智慧农安体系

小而散的生产现状,是广东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难点。

2021年,广东“三棵菜”种植区域广泛,其中豇豆、韭菜种植面积均为20万亩左右,芹菜为40万亩,主要分布在湛江、惠州、清远、云浮等地。

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现场指导豇豆生产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徐汉虹介绍,韭菜和芹菜合格问题在广东并不突出,而豇豆通过生物药肥和随水滴灌等关键技术,绿色防治成效在2022年下半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治花不治荚,连续安全采摘。

“农户配合度低,有效监管是一大难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旭建议,要在监管上下工夫,辅助运用常规药物快检手段。

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张志祥实地指导芹菜生产

图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李振宇实地指导韭菜生产

破解监管难题,提高一线农安工作者责任意识,强化系统集成提升有效监管。2022年,广东举办最美农安卫士评选活动。“这激励我在以后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多做一点、做细一点。”十佳最美农安卫士仇志杰谈到。广东还举办全国首个基层监管员大比武,进行快检能力和网格化监管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基层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

图片

十佳最美农安卫士亮相广东省丰收节

全面升级全省农安系统,持续开展农产品质检机构现场考核和能力提升,本年度能力验证参数达102个,参加单位达到545家次,同比增长3.4%。强化质检机构事中事后管理,健全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截至8月底,全省通过资质认定(CMA)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CATL)的农产品质检机构总数207家,位居全国前列。

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治理”,广东创新监管举措,加强顶层设计推行智慧监管。全域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农安信用体系,以电子合格证为载体推动全程追溯管理,以省追溯平台实施和完善信息化记录。目前全省已有5.3万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省追溯平台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566.86万张,带证配送农产品1200万吨以上;其中近2万家企业参与农安信用评价。肇庆市怀集县农业农村局质监股股长邓作茂介绍,目前怀集县已有400余家生产主体参加信用监管,怀集县正在逐步推广“农安信用+信贷”“农安信用+品牌”等,下一步还将与更多部门和政策进行挂钩,推动农安信用监管智慧化水平。

图片

狠抓基层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广东探索出多种模式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多地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实现源头规范化、精准化治理。截至目前,全省各地注册及录入的乡镇基层网格监管人员41762名,覆盖1720个乡镇街网格,29055个村级网格。以韶关为例,全市共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1335名,覆盖1208个行政村。“在全市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农业重点乡镇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示范镇。”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李泉介绍,要求每个示范镇建立健全监管网格,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全覆盖。

搭建智慧监管系统。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等模块,实行电子抽样单,记录GPS定位等数字技术应用功能。依托省追溯平台、“粤农巡查”和“粤农合格证”小程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智慧监管。上线2个月,已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并形成电子记录60255条,上传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查检测结果88425条。“扩大了监管范围,提高了监管效能,为质量监管、预警预测、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撑,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三级调研员林文书表示,该系统为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

建设预警平台提升精准监管。集聚在粤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平台,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优势检测机构和监测数据资源,着力探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警平台体系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广东农安人深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久久为功、时时不能放下。心有所信,必能致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