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渭源:牵手共建和美乡村

——国家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渭源县工作纪实

2022-12-17 12:36:24   

2013年2月,地处西北边陲却在中国版图心间上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迎来了最耀眼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元古堆村视察,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

2015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渭源县,牵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接力”帮扶渭源,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紧盯“巩固帮扶实效、提升帮扶层次、拓展帮扶领域”工作定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共建甘肃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同心打造定点帮扶“红火渭源”样板。

2021年7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更生带领调研组来渭源县调研指导工作。“坚定不移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这是调研组的共识,形成定点帮扶渭源县的根本方略。

2022年6月,夏更生再次来到渭源,随行引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京东集团、阿里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渭源县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和中药材、马铃薯产业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乡村记忆博物馆、“组团式”教育帮扶、“博爱家园”等针对性帮扶“套餐”赢得广泛欢迎。

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牵桥搭线,多方力量参与定点帮扶,给渭源投入帮扶资金1882.8 万元,超过计划任务的213.8 %。其中,直接投入资金981.3万元,支持蚂蚁森林、活水计划、亮家塑行、腾讯公益、爱心包裹、高中自强班、教学礼盒、基层干部培训等项目落地惠民。元古堆村、罗家磨村“百美村宿”乡村振兴示范村初具规模。

两年来,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领导先后18次赴渭源调研督导,研究细化工作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帮扶工作。派出2名干部下沉田家河元古堆村和香卜路村工作,整合资源实现帮扶村效益最大化,齐心共建和美家园。

渭源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先后2次赴国家乡村振兴局汇报对接定点帮扶工作,认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视频云”等方式,两地2475名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得以开阔眼界,有效提升了2136名乡镇干部干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的能力水平。

国家乡村振兴局计划2022年至2025年总投资41.87亿元帮扶渭源县。2022年已落实各类资金11.98亿元,实施项目289个。

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衔接”各项任务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邀请“智囊团”开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预评估,开展数据比对分析,把工作做到细微处。探索建立“5446”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级分层建立责任、政策、工作三项清单,持续推动责任下沉,从制度层面筑起贫困人口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施监测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平茬行动,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实现到户帮扶政策全覆盖,户均享受帮扶政策3.7项。为监测户、低收入群体购买防贫保险,已核发保险金493人456.4万元。

渭源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农旅融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势突出。国家乡村振兴局牵线搭桥,三万亩万寿菊花开满源。“以花卉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产业”的发展思路在渭源落地生根。2022年,“花香+农居”以奖代补种植万寿菊3.6万亩,落实补贴资金1192.8万元。全县104个合作社13261户农户种植万寿菊,产出鲜花8.2万余吨,户均增收8200元以上,让农民从“订单式”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得到实惠。

“光+农”互补模式成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脱贫人口双增收的“银光板”。国家乡村振兴局“智囊团”指导渭源县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支持135个脱贫村光伏电站全覆盖,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互补率达到85%以上,为2.49万户脱贫户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结算光伏收益1.75亿元,安排光伏公益岗位6922个。

在助力特色优势产业振兴中,国家乡村振兴局协调引进佛慈红日、禾韵花卉、金鸡项目、万寿菊种植、碧桂园集团育肥羊基地等项目持续运营,带动3.6万户群众每年增收1.5万元以上;协调天成集团落地渭源,投资520万元实施渭源县精制饮片加工项目;组织5个乡镇率先开展全国产业帮扶项目监测系统试点工作;引导12家“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升级;13个世行项目合作社全部实现盈利,2022年向社员分红67.9万元,带动3129户脱贫户增收。

在渭水源头的万亩花田里徜徉,感受着夏日的凉爽,品尝着光伏板下生长的羊肚菌和有机蔬菜、土鸡肉,西北小城“慢生活”的惬意让众多城市人拥梦而至。

国家乡村振兴局下派帮扶干部门冰,是田家河乡香卜路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4年来,他带领香卜路村推行“围绕群众转”“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的基层治理工作法,发挥“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民事调解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大力倡树文明新风。门冰说:“我们围绕前移阵地、做亮项目、建强队伍三大主线,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性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乡村治理,根本上就是解决老百姓的思想问题。争取更多帮扶力量推进“3+六全”乡村治理模式,便是国家乡村振兴局“智囊团”的又一创新举措。按照“社会爱心捐助+巾帼家美积美超市+生态文明银行评选”三方有机联动,做到社会力量全动员、积分超市全嫁接、银行评选全覆盖、群众争取全受益、模式运行全规范、内生动力全激发“六全”有机结合。围绕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探索出“社会组织+助学”“社会组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无偿捐建”等合作方式,激活“造血”功能。

路园镇三河口村村民马玉霞,在家侍候公婆,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植树造林等各项活动,不仅把自家庭院收拾的花香怡人,还把巷道路口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乐于助人,领居家谁有困难就伸出友爱之手。她把挣得的积分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和“生态文明银行”兑换商品,又赠送给乐于改变上进的邻里。她家被评定为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她把“嘉德善行”变为“真货实物”,她用“小积分”带动乡村治理“大文明”,用实际行动诠释和美乡村村民新形象。如今,“一比钱袋鼓不鼓、二比房子亮不亮、三比精神足不足、四比环境美不美”良好风尚,已在渭水源头蔚然成风。

倾心定点帮扶,共建和美乡村。两年来,国家乡村振兴局精心烹制定点帮扶“套餐”,助力渭源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红火渭源”成为近悦远来、投资兴业、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张安军 乔彩凤)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