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10:35:32
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教育等资源丰富的核心城市周围,出现了农业创新产业带,称之为“近城市农业产业带”。
相对于农业而言,这不仅涉及核心城市的农食供给,也包括通过核心城市的人才、资本资源来带动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如何正好助推新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带来的资源要素协同、技术外溢、产业链融合等优势,使其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2月16日,2022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峰会在杨凌示范区举办期间,杨凌示范区发改局负责同志与来自湖北省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太平洋建设未来产业集团董事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创新等话题,分别从理论及实操层面,就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N种”方法,进行了探讨交流。
当好国家队履行好杨凌使命
杨凌示范区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国家队,在构建近城市农业产业带集群发展的同时,始终紧扣国家粮食安全,履行着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国家使命。
杨凌示范区发改局副局长聂超表示,杨凌布局建设了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等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招引和培育了以先正达、科迪华、登海种业、良科种业、秦丰种业等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形成了西北最大种业产业集群之一。
聂超说,杨凌突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优势,依托农高区、自贸区、综保区,叠加和上合农业基地、秦创原农业总部两个基地特色优势,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重点培育做强现代种业产业、壮大涉农制造产业、做优涉农服务产业,这是杨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
他表示,杨凌作为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国家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将充分发挥在农业领域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把优势资源转化成项目、落地到企业、放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建设现代化特色涉农产业体系。
长短互补,写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大文章
荆州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符合近城市农业产业带集群发展特点,重点研究农业集聚化发展,为周边大中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福超说,近城市农业产业带将有力带动当地及周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要把握好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点。荆州市推进近城市农业产业带集群发展,明确了“一县一园区”、“一县一龙头”、“一县一产业”、“一业一品牌”发展思路。围绕8个农业主导产业,培育1个过百亿元龙头企业,建设10个产业园区。每一个特色产业都要建设园区,由一个龙头企业来推进。
他说,荆州市在稻谷、水产、油菜、渔业等多方面占据优势,这些优势一方面承接城市溢出的产业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另一方面将承接农村溢出的劳动力资源。这些优势在城乡资源流动中提供了双向通道,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农产品,也为农村发展、农业兴旺、农民富足提供了保障。
赵福超表示,只有弥补短板,发挥长处,使两者更好结合,才能更好推进形成农业产业带集群发展。
着力建设打造未来产业的2.0时代
依托强大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太平洋建设未来产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智慧、资本”叠加优势,以“智慧、文旅、教育”为引擎,多元化产业布局和金融配套,打造“产城融合、景城融合、人城融合”的“太平洋未来城市”,推动从基础设施建设1.0时代,走向城市化综合运营2.0时代。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近城市农业产业发展成为打破城乡“同温层”的关键地带。太平洋建设未来产业集团董事局徐小勇说,集团紧随时代发展,从基础设施1.0到综合运营2.0,重点发力未来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效应。不管是高速公路、地铁,还是科技城、产业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
他表示,无论做什么产业,必须要做双规划,即就是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双规划同步进行,才能有后续产业集群的发展。并要结合实际,看其适合做什么产业,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建设好基础设施完善的1.0,才能做好城市未来综合运营的2.0,并要考虑产业之间结合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徐小勇表示,未来,希望依托杨凌农科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促进双方农业产业带发展,更好助推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