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旱作小麦种质创新与育种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2022-12-20 14:43:5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病虫害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愈发严重,严重障碍了全球小麦生产。为提高小麦抵御干旱、病虫害和干热风等灾害的能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高产稳产高效可持续发展,12月17日,陕西省中哈小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线上共同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旱作小麦种质创新与育种国际学术研讨,线上线下近五十人参加会议。

img1

本次网络研讨会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主持,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尤里耶夫植物栽培研究所Bohuslavskyi Roman教授、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干旱农业大学Zahid Akram教授、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任根深研究员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郑艳应开学术交流

会上,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资深专家Bohuslavskyi Roman教授作了 Cultivated Hulled Wheatstheir Diversity and Value报告详细介绍了包壳小麦的概念及特点简述了来源于不同国家包壳小麦的优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进行系统评价及品质遗传改良的选育

img2

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农业大学Zahid Akram教授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Wheat Genotypes under Contrasting Moisture of Rainfed Conditions 的报告强调了种质资源对小麦抗旱育种重要性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基因型遗传变异进行分析,鉴定出具有优良品质基因型,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

img3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任根深研究员分享了甘肃平凉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介绍了中国甘肃农业区概况与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并提出寒旱区小麦育种及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张正茂教授合作培育小麦品种实践证明,小麦生产要因地制宜选好良种,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img4

硕士研究生郑艳、应开分别汇报了普通小麦耐冷相关基因TaCTR的功能分析 国内外小麦种质白粉病、赤霉病表型鉴定及抗病性评价”研究进展,进一步开展小麦耐冷分子机理研究和通过基因工程改良小麦耐冷性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以及抗病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也小麦抗育种提供参考。

img5

img7

张正茂在总结时说,本次研讨会是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举办的,没有开幕式和领导讲话,开门见山。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旱作小麦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深入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张正茂对罗马教授表示慰问,希望俄乌战争早点结束,尽快恢复中乌小麦种质资源交换和学术交流。(通讯员:张正茂)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