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五联一抓”这一年 | 兴产业、共致富 杨凌乡村振兴的“锦囊妙计”

2022-12-29 11:17:41   

高家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让樱桃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汤家村采取“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无花果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姜嫄村依托太秋甜柿产业,发展村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生活......

在杨凌,53个行政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了一条富有各自乡村特色的建设新路,打开了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中,杨凌示范区从顶层设计上为乡村振兴聚思想、谋规划、明路径,全力构建“五联一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走活了乡村振兴新棋局,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


产业帮扶 乡村振兴按下“提升键”

“多亏今年杨凌示范区启动‘五联一抓’工作机制,我们通过‘专家联产业’,提升了黑小麦的种植技术,打造出村上特有的品牌包装,打开了黑小麦的销售渠道。”管小强激动地说。

郭管村将“西农黑大穗”彩色小麦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抓手,自去年栽种以来,70亩地的黑小麦,收获了6000余斤。这让管小强在激动之余,有了新的烦恼:销路怎么办?

随着“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的不断推进,郭管村黑小麦的销售迎刃而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成立专家服务团,对郭管村的黑小麦从种植技术、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给予了指导和帮扶,实实在在地为郭管村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

选对产业,助农增收。“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增加了5万余元,让村集体经济逐渐走出了‘空壳化’的困境。”管小强说。


黎陈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敏(中)与驻村第一书记李龙华(右)正在查看菜薹长势情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它能让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这一点,黎陈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敏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黎陈村依托“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积极和包抓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对接,借助其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种植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120余亩。其中,80余亩种植油菜、30余亩种植彩色油菜、3亩种植菜薹。

“种植油菜,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兼具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到明年二三月份,村上就会绽放大片油菜花,不仅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也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想到明年村上的变化,罗文敏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共同富裕 绘就乡村振兴“新底色”

早晨6点,当多数汤家村村民徜徉在梦乡时,汤明俭已经在无花果大棚里忙碌着修剪、施肥......这些工序对当了半辈子农民的汤明俭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今年,汤家村招引万锦汇华合作社,把撂荒的24座设施大棚重新修缮,采取“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无花果产业。这让汤明俭和村上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余云华(左)和汤龙军(右)在查看无花果苗木长势

“依托‘五联一抓’工作机制,我们积极对接包抓部门、院校、企业,精心谋划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新路径,让村上的‘沉睡资本’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带动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汤家村党支部书记汤龙军说。

双脚踏上振兴路,汤家村奋力谱写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等到无花果成熟,预计总销售额可达240万元。企业将与村委会一起,共同把汤家村无花果产业搞得红红火火,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万锦汇华合作社理事长余云华信誓旦旦地说。

在姜嫄村,产业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太秋甜柿市场行情好,姜嫄村又是太秋甜柿的适种区,所以,村上引种太秋甜柿,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姜嫄村党支部副书记马补奇说。


姜嫄村集体经济太秋甜柿种植项目(光明)基地建设现场

今年以来,姜嫄村充分利用杨凌示范区乡村振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掌握了太秋甜柿的栽种、养护等技术,为后续的产业化发展及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预计盛果期亩产能达到3000公斤左右,年产值可超1160万元。同时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人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马战科说。

新时代,新做法。杨凌53个村庄在“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的引领下,向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面发力,擦亮了乡村振兴美丽底色,夯实了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擘画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图景。

记者 谷幸 李煜强 仵佳伟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