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振兴路上展雄姿 强村富民谱新篇

——甘肃省崇信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2022-12-30 11:53:27   

隆冬时节,走进崇信县黄花乡水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手套加工车间,室外寒意阵阵、室内却暖意融融,十几台全自动手套编织机正在高速运转,不到三分钟,一只手套就织好了。

这只是崇信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崇信县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党委推动、乡村主抓、政策扶持,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奏响了强村富民的新乐章。

党建引领  驶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选优配强带头人。这几年,崇信县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致富带富能力强作为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标准,通过在外出能人中引进一批、现任干部中调整一批、致富大户中推荐一批,共选拔36名致富能人任村党支部书记。沟老村党支部书记杨国良,便是其中一员。

20221230115543083-60-b4c4b.jpg_scale_.jpg

工人们在手工挂面作坊制作挂面

冬寒料峭之际,木林乡沟老村手工挂面作坊一片繁忙景象,师傅正忙着用筷子抻面,晾晒架上挂满了长长的挂面,丝丝分明、细密雪白,散发着浓郁的面香。

“目前,我们沟老村有手工挂面个体小作坊5处,手工挂面产业已成为助力沟老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沟老村党支部书记杨国良介绍到。

20221230115452957-48-fd8c9.jpg_scale_.jpg

崇信县木林农民创业孵化园

今年,木林乡抢抓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创办农民创业孵化园,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园区产业链构建深度融合,培育了木林“支部+公司+产业”助推产业发展和沟老“支部+合作社+农户”助推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手工挂面、小杂粮、蜂糖酒作坊等实体项目,有效推动全乡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20221230115647067-18-faa6d.JPG_scale_.jpg

崇信县黄寨镇红牛展馆

特色产业不仅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更让村民的美好生活有了源头活水的滋养。黄寨镇白新庄村是崇信县有名的养牛大村,镇上立足产业优势,扶持白新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办了集肉牛分割、排酸、速冻、冷藏、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红牛分割厂,实现链式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

20221230115726826-71-037ae.jpg

崇信县黄寨镇肉牛分割厂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加工肉牛800头,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可吸纳全镇1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加入牛产业联盟商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头牛可实现保底收入300元,养殖大户每头牛保底收入200元。”白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亚东掰着手指算了一笔经济账。

……

崇信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使强村富民产业遍地开花。“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崇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新科说道,“今后,我们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持久享受改革红利。”

多元经营  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够的,只有创新思路,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崇信县探索形成了产业助收、实体营收、农旅增收、服务创收、项目促收“五类”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走“产业助收型”发展模式。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培植和扶持企业上规模、上等级,增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让经济组织转起来,走“实体营收型”发展模式。采取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形式,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类经营实体,搭好台、筑好巢,引进人才来“唱戏”,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增加集体收入。

把农文旅资源融起来,走“农旅增收型”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各村现有的各类土地、产业、民俗、文化等资源,在吃、住、行、游、娱、购等配套服务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实现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

让闲置土地种起来,走“服务创收”发展模式。立足村落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产业发展之路,既能解决村民就近就业,又能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好基础。

把实体项目用起来,走“项目促收型”发展模式。科学编制省级扶持项目方案,在锦屏镇赵湾、木林乡沟老、黄花乡水磨等9村,实施中蜂养殖、红牛养殖、手工挂面、手套加工等实体项目,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村民收获着喜悦,满载着幸福,更升腾着新的期盼和梦想。

健全机制  激发村级内生发展动力

为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崇信县从上下联动、资金投入、动态监管、激励考核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每月分乡镇分村排名通报、每季度督查调度、季度排名靠后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分管领导约谈、连续2次排名全县倒数第1的村党支部书记撤换”四条硬措施,着力解决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

同时,制定出台了《崇信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划(2022-2025年)》《崇信县“一村一策”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全面推行领导包抓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乡(镇)、村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向村级聚集,有效防止村级集体经济“体外循环”。

不仅如此,为充分调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崇信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位一体”综合考核范畴,与村干部报酬发放、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激发了乡村两级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全县79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87%,村均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如今,崇信广袤的原野上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正以强劲的总攻态势,在“因村制宜、集约高效、集体受益、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王红刚)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