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330个村集体经济“破零”背后——陕西清涧县推行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观察

2023-01-03 12:52:19    李旭佳

陕西省清涧县,一块古老而红色的土地。

1936年,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村煤油灯下写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丽豪言;20世纪80年代,清涧籍作家路遥用“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指引劳动者争做人生奋斗者。

进入新时代,这座黄河岸边的陕北小城迈出强劲步伐,将发展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全县330个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全国首个“盒马县”成功落户;“人生”影视基地建成投用……

乡村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关键。2022年以来,清涧县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整合要素资源,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县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广袤乡村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气象。

念好“新”字诀,创新模式破难题

沿着242国道蜿蜒向前,便是被群山环抱着的清涧县李家塔镇惠家园则村。

“我们村‘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能免费洗澡、理发、洗衣服,还能收发快递……以前哪想到在村里能享受这样的便利生活!”12月25日,68岁的村民惠炳文告诉记者,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曾经的惠家园则村偏僻落后,“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就是真实写照。如今,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座小村庄产业蓬勃发展,村风崇文尚礼,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分红等方式,村里土地撂荒问题解决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惠家园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娟娟坦言,随着养鸡场等村集体产业不断壮大,村民增收渠道更加丰富。

2022年以来,惠家园则村建设了4300亩高标准农田,引进山西义和有机小杂粮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带动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引”上致富路,“带”来新气象。惠家园则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是清涧县推行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缩影。

位于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高山河村的清涧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广袤无垠。

在清涧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高山河村第一书记韩星摸着沉甸甸的谷子笑开怀。

今年以来,清涧县整合要素资源,推进产业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土地流转、托管“双驱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构建农户与经营主体“利益链”,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增收“瓶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嬗变”。

“具体来说,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入股至镇集体经济联合社,再由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代行使村集体经济合作总社职责,最后由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统一种植、管理、加工、销售。”清涧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贺学介绍。

乐堂堡乡高山河村“县农投+镇级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双庙河乡桑浪河村“村民入股”模式、郝家墕乡贺家岔“公司承包”模式……依托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清涧县各村进一步创新优化,形成强村带弱村、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联合体催开梦之花。“通过农投公司、镇村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激发了集体经济活力,全县116个村有主导产业、有带动主体,人均分红600元。”清涧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健波说。

打好“实”字牌,夯实基础生动力

冬日清晨,地处石咀驿镇的王家堡村从薄雾中“醒来”。这里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的原型地,也是路遥的出生地。

“在村里当清洁工能赚不少,比种庄稼强多了!”63岁的村民郝桂兰告诉记者,村里与毗邻的康家湾村打造了集观光旅游、互动体验、影视研学功能于一体的“路遥小镇”,自己借此吃上了“旅游饭”。

利用“村集体+农户”模式,王家堡村发展光伏、黑毛土猪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村集体经济产业更加多元。王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冯亮坦言:“前几年村里缺乏支柱产业,村民也缺乏技术,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今这些担心的问题都解决了。”

冯亮所担心的,也是清涧县曾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通病”。

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人才缺乏、政策扶持不够、体制机制滞后……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畅通农村资源要素流动,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基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课题。

为逐步革除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清涧县制定了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和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进一步改善新型集体经济的外部政策环境。

“我们统筹协调政策资金投入,筹措各类产业发展资金2.3亿元,累计投入1.2亿元在100个脱贫村发展集体经济,打造了14个集体经济强村。”王健波告诉记者,“我们还利用银行金融机构推出‘创业贷’‘养殖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累计放贷3.5亿元。”

近年来,依托无定河沿岸丰富的沙地资源,清涧县店则沟镇大力发展沙地红薯。

在清涧县店则沟镇高家川村,农户展示沙地红薯。

如何让“沉睡资本”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清涧县各乡镇开展集体“三资”清查,通过整修、租赁、入股等方式收回集体零散地,盘活闲置窑洞、大棚、养殖场等,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依托富集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清涧县以村集体基础设施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推出北国风光红色教育游、黄土高原民俗风情游、路遥故里文化体验游等,推动农旅融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只有破除制约‘人、地、钱’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才能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强劲内生动力。”在清涧县副县长朱国锋看来,这些都是促进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关键因素。

为此,清涧县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待遇报酬“四挂钩”制度。朱国锋坦言:“做好‘人’的文章,就是要把德才兼备型干部人才培养成乡村的领头雁。”

走好“稳”字路,筑巢引凤迎机遇

“真是没想到!大棚里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没熟就被订走了!”“科学种植效果就是不一样,大开眼界!”……在高杰村镇高杰村,村民讨论着村里的“幸福事”。

高杰村红枣种植已有百年历史,但近年来红枣歉收,产业发展薄弱,枣农往往忙活一年也挣不到钱。直到2022年村里新建起100座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才迎来新机遇。

“我们指导农户精细化种植,将蔬菜定向供给盒马鲜生超市,实现订单农业,以销定产。”高杰村镇副镇长崔建伟告诉记者,以前找不到好市场的担忧终于解决了。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22年以来,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盒马(中国)有限公司、西安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我国首个“盒马县”。

“我们根据盒马订单,产销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贺学介绍,今年红枣、红梅杏、黑毛土猪肉等10多种农特产品进入盒马鲜生超市,10多个村子成为定向“盒马村”,同时引进贝贝南瓜等18个品种,建立盒马蔬菜试验种植基地,实现了品牌和老百姓收入双提升。

同时,清涧县整合各类资源“筑巢引凤”,补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先后引进陕果集团、北国枣业等龙头公司,累计流转土地11.3万亩,带动3921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

在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红枣果汁新品。

通过增加溯源、计步等科技建设智慧猪场,清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韩永文开启了清涧黑毛猪科学养殖新模式;通过引进全混合日粮TMR中央厨房设备,清涧县万头黑牛智慧化牧场场长刘国强让牧场实现提质增效、智能化管理;通过开发万亩杂粮基地,清涧县乡情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文杰带动4000多名农民就业增收……

党的二十大提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我们实现了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三变’改革,以农投公司为牵引,强化纵向联合体制机制,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朱国锋坚定地说。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