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 17:44:28
去年一年,寺台镇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集思广益谋思路、用心用情想方法、团结聚力出实招,紧扣“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要求,深入调研镇情村情,反复听取多方意见建议,确立了围绕示范创建促带动、村民自治促转型、巩固成果促振兴的工作思路,以剪子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乡村建设新模式,着力激发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通过抓点示范,蹚出了乡村振兴“五条路”,为全镇“三个共同”促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剪子村辖9个合作社163户593人,现有耕地面积1016亩,村民大都居住在高半山,收入70%靠外出务工。2019年虽实现了整村脱贫,但仍存在群众增收致富难、村集体经济弱、村级事务没钱干的发展难题。为发挥好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带领村民致富且服务于村民的战斗堡垒,镇党委深入调研、倾听民声,围绕“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创建目标,确定了“建强支部强领导、建立协会促管理、发展产业能致富、村民自治齐参与”的创建思路。剪子村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了覆盖村内全体村民的群众自治组织 “好日子农民协会”,协调处理村内公益和经济事务。
为延续寺台“康北粮仓”之美誉,解决土地撂荒难题,打破传统农业的“鸡肋”产业困境。剪子村高效利用创建资金,创造性地成立了农机服务队,购买挖掘机、收割机、犁地机、微耕机等各类农机22台,培养农机技术员15人,吸纳在家闲散劳动力40余人,提供土地耕种、农作物收割等有偿服务,作业范围除满足本镇村需求外,已覆盖邻近乡镇。去年5月成立以来,共收割小麦等农作物500余亩、翻耕土地600余亩,通过挖掘机租赁等形式营收超过20万元。收益除成本支出外,全部充实于村集体经济,既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力缺乏问题,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提供了闲散劳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更壮大了村集体积累,为全村公益事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推进了全镇脱贫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度落实。
剪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村上集体致富组织,通过统一流转、集中耕种的方式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发展糯高粱种植产业,同时带动农户零星种植400余亩,目前高粱已完成出售,户均增收800余元。针对撂荒的119亩“三无”土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机服务队优势,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耕作,引进优质小麦品种,建成一个县域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基地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原来大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自从剪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以来,我们坚持以实际成果吸引群众,合作社效益好了,自然就有更多村民入社成为股东,去年年底就能享受分红,现在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寺台镇党委书记毛文禄说道。如今寺台镇各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腰包鼓了,村党支部书记抓各项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针对村内大量“三留守”人员,剪子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主题,制定以村党支部为1个坚强核心、5项措施为抓手、具体开展15类关爱活动的“1+5+15”工作法。组建剪子村关爱服务小组,镇村干部与留守人员及重度残疾人建立专属连心卡,通过视频连线、电话谈心、清理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方式,定期开展关爱活动。面对全村41名留守儿童父母疏于照料、作业无人辅导问题,及时整合教育资源,利用村级闲置校舍,有偿聘请假期返乡大学生,开办了暑期爱心课堂,在学习上统一辅导、生活上集中照料,得到了群众极大肯定和支持。同时组建了公益设施共管共享小组和环境清洁小组,共管共享小组按照“一事一议”工作法,对全村公益性设施清理摸底、排除隐患、组织群众及时维修并开展常态化管理。环境清洁小组对全村环境卫生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周检查、月评比、季奖励”、红黑榜、爱心积分兑现等方式,成功解决了全村环境长效治理问题。去年以来,在剪子村示范带动下,全镇为“三留守”人员开展各类服务800余次,560余人参与积分兑换,极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有效激发了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热情。
为选树先进典型,提升乡风文明,剪子村结合“练兵比武”活动,由协会牵头成立模范评选小组,组织村民广泛议、大家评、协会审,全方位多角度听取意见建议,共推举先进典型候选人24名,组织全体村民投票评选出8名先进典型给予实物和现金奖励。同时通过村内荣誉公示栏、微信群、抖音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事迹宣传、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全村群众学模范、当模范、拼成绩、晒业绩,已成为剪子村探索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价值标准,在全镇持续推进村级治理树立了标杆。
剪子村始终坚持锻造“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支部建设理念,按照镇村干部引导、协会主导原则,构建起了村民自治、自主管理的村级治理有效转型新模式,推动形成村民增收与乡村治理双向共赢的综合治理格局。剪子村深挖人才凝聚合力,整合本村泥瓦匠、挖机驾驶员等技术人员,成立了综合劳务施工队,承揽村级公益设施维护施工和土石方开挖等小型施工项目,既满足村内需求又开展劳务输出。同时村监委、妇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统筹谋划全村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工作开展,定期进行事务监督,形成双向监督运行机制,确保工作接续推进。同时大力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成立线上说事平台,对征集到的民意及时化解和走访疏导,真正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大事办,切实做到了体民情、解民意、畅民心,形成了干群同谋同治的局面,有力推动村级治理和各项事业发展。(郭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