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杨凌贡献

2023-01-15 15:16:14   

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创新绩。1月12日上午,备受瞩目的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隆重开幕。根据大会议程,代省长赵刚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各大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仔细梳理这份报告不难发现,与杨凌相关的内容着墨不少,“杨凌元素”为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加了分、添了彩。

报告在阐述“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时,提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科创基金超百亿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577家,带动全省设立秦创原促分中心60余个”,这组数据的背后也有杨凌的一份贡献。

IMG_258

作为秦创原总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由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粮农集团共同建设,突出杨凌特色和优势,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致力于把杨凌打造成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目前,该平台坚持把种业创新中心、果业创新中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等6个中心作为“四链”融合的有效载体,推动省地建集团、粮农集团等省属国企向杨凌布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项目,集聚了12名院士、100多名科研骨干人才,培育引进创新团队10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4家、增长58%,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增长32%。新增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开展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6项,1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康振生院士团队发现了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示范区、西农大与全省10个地市建立了共建农业板块合作机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6.94亿元、增长190%,农业板块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大幅提升。

报告在阐述“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时,提到“自贸试验区3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成投用”“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这些内容均与杨凌息息相关。

IMG_259

一直以来,提到杨凌,就绕不开“农”字。杨凌自贸片区也因其全国唯一农业特色鲜明自贸片区而备受瞩目。从2017年到2023年,细数过往,作为杨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杨凌自贸片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便利化、推进农业领域金融创新和加大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杨凌经验”。据统计,目前,杨凌片区累计形成70多个系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等7个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7个案例被评为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改革创新工作受到省自贸办的两次通报表彰。

“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言犹在耳、记忆犹新。三年多来,杨凌示范区聚焦“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农业领域交流培训示范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打造集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示范推广、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合作平台体系,绘就了一幅“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蓝图。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省政府联合三部委印发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方案》。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被历史性地写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构想》得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基地国际化大平台地位进一步凸显。

不仅如此,随着2022年8月24日杨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杨凌正在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作为陕西综合保税区中的一员,杨凌综合保税区总占地1320亩,规划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按照“四园区一中心三平台”进行产业布局。它的封关运行,成为推动杨凌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助力上合农业基地高标准建设和引领示范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报告在阐述“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乡村振兴迈出新的步伐”时,提到“建成高标准农田2011万亩”,这份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杨凌的科技支撑。

IMG_26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在哪里””数量多少”“利用如何”等问题,2021年4月9日,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致力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的源头性创新及成果转化,从农田标准化建设、产业模式、智慧耕地等方面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理论、技术、产品、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破解耕地可持续发展科技瓶颈。截至目前,中心先后在宝鸡、渭南、商洛等地,累计创建2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全国耕地质量显著提升贡献了杨凌力量。

报告在阐述“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绿色本底不断厚植”时,提到“重污染天数由14.7天减少至4.9天,PM2.5浓度从49微克/立方米降至39微克/立方米”,这组数据也有杨凌的贡献。

IMG_261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运用数字技术,探索环境治理模式,生态环境治理日益走向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PM10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1%,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二,关中第一;2022年秋冬季以来(9月1日至12月4日),示范区预报有污染风险天数33天,优良23天,优良率63.6%。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杨凌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报告在回顾2022年成绩时,还专门提到了“西安杨凌城际特快建成通车”。

IMG_262

2022年10月11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安至杨陵站间加开Z9231/4次、Z9233/6次、Z9235/2次三对直达城际特快旅客列车,覆盖早、中、晚旅客出行主要时段,单程票价14.5元,一站直达。城际特快旅客列车的开通,为杨凌和西安两地群众日常通勤出行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两地同城化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至此,西安杨凌之间多层次、立体式的交通路网体系初步形成,“农科新城”与“千年古城”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全媒体记者:翁瑞

来源:杨凌发布
编辑:王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