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资 > 正文

科学减“肥”助推作物单产提升

2023-02-28 09:00:12   

科学减“肥”助推作物单产提升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骏圣生态农业基地水稻侧深施肥插秧现场。 资料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提出,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化肥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的“粮食”。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直接关系粮食单产,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国化肥用量5191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831万吨(折纯),减幅达到13.8%,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未来,我国在化肥减量增效上有哪些新举措助力单产,促进稳粮保供和绿色发展呢?

“三分法”精准施肥,不搞“一刀切”

“施肥不是简单的事儿,而是一项技术活儿。少了,怕不够劲儿、叶子黄,多了,又怕烧苗。”江西省水稻种植户吴军表示。

把好施肥关,才能保障作物健康成长。

“在当前化肥已经减量13.8%情况下,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本轮行动方案,更加强调科学、精准减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杜森表示。

分区域,因地制宜精准减量。杜森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减量,例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用肥量一般偏高,减肥潜力较大,西藏等西部地区用肥量较低,减肥潜力较小。不能“一刀切”式减量,部分地区还需根据作物生产需要增加化肥用量。

分作物,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粮食作物上注重“控总量,稳产量”,经济作物上注重“减强度,提品质”。杜森解释道,受经济效益影响,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本来就不高,同时还需保证粮食产量,粮食作物减量潜力有限、空间有限。对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作物,农民舍得投入农资,减量空间大,宜采用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的原则。

分营养,配方施肥。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既有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也有钙镁硫等中量元素,还有铁锰锌铜硼钼氯镍等微量元素。长期以来,我国在施肥上主要偏施氮磷等大量元素肥料,而对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常常不足,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土壤养分供应无法满足作物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中的有机磷增加了很多,这不是个好现象,易导致作物钙的缺乏。同时,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耕地土壤酸化、中量元素缺乏的情况,对农产品品质形成了较大的隐患。

调优肥料结构,根据不同作物营养需求开展配方施肥成为必然。这一关键问题,在去年12月发布的化肥减量化方案中得到体现。方案指出,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

集成“三新”技术,创新施肥方式

传统的施肥方式主要有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存在施肥量大、方法不科学、损失量大等问题,杜森表示:“现阶段,我国亟需创新改变传统施肥方式。”

近年来,我国通过集成示范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探索化肥多元替代途径等,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机械施肥,把肥施到土里,与过去只施到表面不同,可以促进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提升化肥的利用率。

江西省瑞昌市是全国油料奖励重点县、江西省设施蔬菜重点县,近年来,当地针对水稻油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技术模式,2021年农用化肥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118吨、降幅2.4%,化肥利用率42.5%、增幅0.3%。

“利用油菜精量播种机除草、灭茬、翻耕、播种、施肥、开沟、覆土‘七位一体’功能,在播种前将缓释肥和油菜种子分别装入各自的容器内,通过机械行走,对耕地进行翻耕、灭茬,同时带动悬挂在旋耕机上的油菜精量播种器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油菜种子和肥料分播装置转动,将种子、肥料均匀条播于田间。”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朱安繁介绍道。

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型、增效肥料成为一条有效路径。

吉林省针对低温、多雨、寡日照、冰雹等不良因素导致的玉米生长缓慢的情况,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无人机叶面喷施”技术模式,有效避免了贪青晚熟,促进玉米生长。双辽市2022年“三新”配套技术示范县项目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面积25万亩。

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通过耕层调控、微生物活化技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肥不能完全替代化肥,只是替代其中的一部分。杜森解释道,这是因为有机肥养分低,单靠有机肥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需要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十三五期间,我国逐步推广了营养诊断、根层调控、精准施肥等新技术,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增效肥料等新产品,种肥同播机、机械深施注肥器、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施等新机具,将“三新”进行集成组装,让生产要素碰撞融合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

杜森表示,现阶段,我们需要研发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开展机械精准施肥,做好农机农艺结合。

插上信息化翅膀,施肥更高效、精准

东源县是广东省水稻种植大县,近年来,东源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在柳城镇下坝村建立了无人机低空遥感精准施肥应用示范基地。该技术体系通过无人机低空遥感、解析水稻长势、开肥料配方和变量施肥四个步骤,实现智能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去年早稻试验,配方图变量施肥节省肥料用量15.4%,增产6%至10%。”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汤建东告诉记者。

近年来,应用信息化手段施肥,已成为我国施肥新趋势。一些地方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施肥专家系统等类型多样的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土壤养分、施肥方案、肥料价格等信息查询,通过加强农企合作,建立配肥站,为农民提供智能化测土、诊断、配肥、用肥“一条龙”服务,为我国的科学施肥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围绕小麦、玉米粮食生产重点任务,依托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基础优、代表性强、技术支撑好的农田,将农业卫星遥感技术与水肥一体灌溉技术相结合,通过卫星遥感开展农田监测,将监测数据反馈至管理人员或种植户,根据农田的实际状况开展“卫星遥感诊断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配肥”云服务,打造1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示范田,实现施肥精准化、自动化、轻简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杜森表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质量和数量并重的新阶段,在化肥用量上虽有减的空间,但逐步进入平稳阶段,以稳为主。未来,减量增效,重点在增效,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动、施肥方式转变行动、新型肥料推广行动、科学施肥云服务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实现科学施肥与农业提质增效,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