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育种专家:为了大地的丰收

2023-02-28 15:46:42   

为了大地的丰收。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团队走遍关中灌区,为小麦育种选拔“国家队队员”。

“吉老师说开春以后小麦一天一个样,一定要及时记录试验小麦的长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博士生王浩和硕士生宋思远一大早就跟着吉万全老师来到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一个拿着《水地小麦区域试验记载表》一个认真记,一个拿着相机专心拍,脚上沾满泥土浑然不觉。

图片

吉万全查看小麦长势

他们这趟出来要跑13个灌区小麦试验站,详细记录考察110多个区域试验品系和30多个生产试验品系在这13个试验站的苗期的长势情况。

“今年关中灌区小麦的长势良好,出苗全,分蘖群体良好,一类苗较多,三类苗少,这主要得益于前两天下的几场春雨,对麦苗的返青十分有利,给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吉万全老师一边清理鞋上的泥巴,一边介绍这是他们每年必做的工作,连续跑上几天,横跨省东、中、西部,考察这些试种品系的冬季抗寒性、整体长势。通过对数据的详细记录分析,最终选育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优势品种。

上午看完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的小麦,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富平县国家作物抗旱新品种繁育示范区。

图片

赵继新记录小麦生长情况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地域长势有差异,必须认真收集数据,做好全程记录。”叶色、叶形、冬季抗寒性、春季拔节……团队成员赵继新副研究员拿着记录表,在一片片试验品系前认真地做着记录。赵继新介绍,要成为好的品种必须要经过5年的试种:2年比较试验,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同时还要有至少10个试验点的生产数据,才能筛选出好的一类苗。

图片

师生讨论

“到渭南天应该还没黑,你们抓紧拍照片。”在富平考察完,赵继新带着王浩和宋思远继续赶往渭南试验站,紧接着华阴、大荔、三原、临潼、乾县、兴平、扶风、岐山、陈仓,最后一站返回杨凌。

一粒种子从培育到生产推广至少需要10到12年的时间,高校、政府、企业三方的高效合作给育种工作带来了蓬勃生机。

“我就喜欢待在站上,每天守着这些麦苗,心情特别舒畅!”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负责人谈宏斌高兴地说。谈宏斌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杨凌秦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谈宏斌介绍,近年来公司在小麦、玉米、杂粮等多个领域跟学校相关专家教授深度合作,为公司提供重要技术指导和支撑,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还成立了三大科研平台:种子科学研究院、小麦育种联合体以及杨凌种业创新中心。

为了大地的丰收,一个品系的记录都不能少,校地企也一个都不能少……

通讯员:王婷  张佳奎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