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10:06:38
陕西清涧,是有名的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道情之乡,也是传统农业县和革命老区县。从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至今,全县13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万亩川坝地实现机械化作业,新栽连翘、酸枣等中药材7.4万亩,建成万头黑牛养殖基地和万头黑毛土猪养殖基地,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走出新路子。清涧“红枣、苹果、红梅杏、小米”特色农产品更获得“国”字号认证。
2月28日上午,榆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清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国锋受邀出席,并就清涧县如何整合要素资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作了经验介绍。
近年来,面对资源禀赋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劳动力长期净流出,村集体经济呈现小、散、弱等问题,清涧县全县上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专项行动,实施“产业富县”的战略,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沿黄优质农特产品输出地。
2022年5月,清涧县正式成立农投公司,打出“搭建平台、整合力量、盘活资源、引进企业、提升品质、以销定产”组合拳,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趟出一条南部山区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经济持续壮大,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在8个月的运营过程中,农投公司分别探索出“整合生产资源,打造可持续输出的农产品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坚持市场化思维,提升农产品商品化效率”和“‘云端生金’红枣滞销变畅销”三条发展路子。分别解决了“农产品从哪来”“农产品到哪里去”以及“红枣产业的销售”三个大问题,并取得6大发展成果,营业额突破3500万元。
成果1: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在清涧乐堂堡高山河村,村合作社流转204户村民的2300亩高标准农田,将土地入股至镇联合社,再与县农投公司合作。县农投公司通过统一耕种收割、选育良种、防病虫害、加工销售,实现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使劳动力减少55%,亩均产量增加32%,有效激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提高了旱作农业的竞争力,并实现了“一地生三金”。2022年,高山河村累计收益63.5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31.5万元,农户务工费7.8万元,农机作业费24.2万元。按照这一模式,县农投公司与4镇7村“牵手”合作,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3个,种植高粱、谷子1.1万亩,带动农户612户,户均增收6800元。
成果2: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农投公司整合原各类帮扶单位建成的农产品加工厂、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资源,打通了小杂粮、黑毛土猪、红梅杏、山地苹果、大棚蔬菜,5条涵盖种养殖、仓储、加工、销售、物流等内容的产业链。累计整合项目29个,将“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的高效利用。
成果3:农产品与市场同频共振
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全省首个“盒马县”。有效刺激全县各生产基地,改进技术、提高品质,有效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水平,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向盒马的供货商品率由40%提升到70%。
成果4:优质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黑毛土猪一直是清涧县的绿色养殖名片,农投公司与上市企业“得利斯”合作,全产业链开发黑猪肉食品,用科技赋能养殖,创造了“500万步跑步猪”健康品牌概念,并获得蚂蚁产品溯源质量证书。2022年7月,清涧黑猪肉进入盒马鲜生超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全年通过盒马鲜生销售黑毛土猪3850头,实现销售额1060万元,带动8个养殖场增收195万元。
成果5:优特农产品进军高端市场
农投公司将红梅杏、小杂粮等10多种农产品上架盒马等超市,打造了3个“盒马村”,累计销售红梅杏30万斤价值300万元,带动农户205户,户均增收6000元;销售苹果50万斤价值330万元,带动农户259户,户均增收6600元,实现了优质农特产品与高端市场的接轨。
成果6:传统红枣产业焕发新活力
为解决全县红枣产品滞销问题,2022年7月,农投公司通过实施“云端生金、山货触电”计划,着力营销“紫晶枣”。在淘宝网“芭芭农场”游戏平台,通过“种枣树、领水果”的互动方式销售,“紫晶枣”一经上线就被抢购一空,当月销售20万单,现仍保持日销3000单的好成绩,累计销售额达750余万元。
下一步,清涧县将聚焦小杂粮、林果、畜牧“三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采取“农投+”模式,持续提升传统优势,加快突破新生优势,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全力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高标准打造辐射陕北地区的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加快沿黄优质农特产品输出地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