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强方能国强——来自全国两会的乡村振兴之声

2023-03-07 09:08:06   

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驻马店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近年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李跃勇介绍,驻马店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首先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产能。驻马店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耕地面积占61%,其中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74.3%,近年来该市坚持耕地和种子、增产和减损一起抓,在产能提升、结构优化、稳产增产上下功夫,强化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一方面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种粮面积常年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60亿斤以上。另一方面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计划再建高标准农田90.7万亩,确保高标准农田达到1000万亩以上。

其次加强科技兴农和品牌强农,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驻马店在科技兴农上具有一定基础,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9%、主推技术到位率99%、小麦和玉米良种覆盖率100%。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同时围绕品牌强农做文章,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750家,加工转化率达72%,年产值突破220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

最后加强生猪和肉牛奶牛业发展,不断提升畜产品保供能力。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树立大食物观。近年来驻马店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围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依托畜牧基础优势,积极引进伊利、花花牛、牧原等龙头企业落户,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等模式,形成了“泌阳夏南牛”“确山黑猪”“正阳三黄鸡”等畜牧品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7%。2022年全市生猪存出栏量、猪肉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肉牛存出栏量、牛肉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奶牛存栏量、奶产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肉羊存出栏量、羊肉产量均居全省第四位,家禽存出栏量、禽蛋产量居全省第一方阵。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头等大事’必须头等重视、头等抓实。”李跃勇说,“驻马店市将持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发挥农业优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好粮食生产王牌,努力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切实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叫响‘国际农都’品牌,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自力更生端稳自己的饭碗上展现更多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访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市长邢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教育与医疗的工作进行部署,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典范,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市长邢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邢鹏介绍,盘锦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根本所在、作为促农增收有效手段,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盘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连续十九年稳定在110万吨以上。

在确保粮食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盘锦特色农业资源,组建成立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以精品打市场、市场保订单、龙头结联盟、联盟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系列化,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盘锦城乡联系紧密、融合度高,城镇化率达到78.1%。我们积极回应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盘锦农村已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邢鹏介绍道。

邢鹏介绍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护,全市285个行政村实现黑色路面全覆盖;农村客运公交站点2公里半径覆盖率达到100%,43条农村公交实现“村口始发、通村达户、一站式进城”;开展“燃气进村”工程实现农村燃气管网户户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公办园在园幼儿率、普惠率一致,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送教下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模式。

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盘锦建立“户集、村收、环卫公司统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一体化大环卫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以上;建设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100%。

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以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牵动,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党建引领、智慧治理”模式,统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乡村等工作,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邢鹏表示,盘锦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为辽宁全方位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盘锦力量。


城乡统筹促共富——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市长李军


“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嘉兴而言,就是要沿着城乡统筹发展道路走下去,不断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市长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嘉兴农村居民收入达到46276元,连续19年保持浙江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6∶1,全省最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平均达到360万元,每个村都超过150万元,所辖7个区县市全部进入“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前40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名片愈擦愈亮。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曾多次到嘉兴考察指导。2004年3月,习近平在该市蹲点调研时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随后,嘉兴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此类纲要的地级市。

“19年来,我们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指引,积极探索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子。”李军认为,城乡统筹,规划先行。抓住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契机,嘉兴统筹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构建形成了“1个中心城区、6个副中心城市、40多个新市镇、400多个城乡一体新社区、1100个左右传统自然村落”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如何优化配置城乡要素?作为纯平原地市,嘉兴可盘活的土地资源潜力较大。对此,从2018年起,嘉兴率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累计整治了303个行政村,盘活的土地指标主要用于新农村、城镇市政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房集聚、农地集中、园区集成,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经济发展。

“嘉兴自古就被誉为鱼米之乡,近年来,我们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又切实扛起‘浙北粮仓’重任,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连续17年列全省第一。同时,注重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新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李军介绍,目前,嘉兴已建成6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链,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5亿元。

在李军看来,城乡融合发展,除了环境美丽,公共服务同样十分关键。嘉兴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供水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城乡同网同质同价,所有镇15分钟左右都能上高速,并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文化活动圈、体育健身圈,让城乡居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又能拥有诗意田园生活。

李军表示,下一步,嘉兴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篇章。


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朱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朱健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衡阳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有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五大振兴。

壮大农业产业,富裕乡村生活。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长制,开展“平埂增地”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六大强农”“双百十”农业产业建设。23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29家企业获批“湘江源”公用品牌授权。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车间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一县一特”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百十亿”产业强农、“百十户”产业富农。202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2%,分别高于国省1.9和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分别高于国省1和0.5个百分点。

建强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活力。着眼选能人带村、请乡贤支村、留青年兴村。首创干部成长“长回路”机制,选派6000多名干部到一线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和战斗员。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836万元,推动554个项目落地。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发展乡村“能人经济”,全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把“农村能人经济培训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2年累计培训农村能人近万名、高素质农民2200余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传承文明乡风,繁荣乡村文化。全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获评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百姓舞台”作用,常态化推进“欢乐潇湘”系列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本土化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宁版画艺术引领乡村振兴》荣获文旅部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优秀案例。

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生态。深入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统筹推动农村建设增“颜值”、提“气质”。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相关做法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治理动态》典型推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创建美丽示范乡村、美丽宜居屋场,全面推进乡村绿化、亮化、美化。2021年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在衡阳召开,“首厕过关制”经验获全国推广,石鼓区旭东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尊重基层首创,创新乡村治理。充分挖掘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治理。近些年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湾村明白人”“衡阳群众”等一批“衡阳品牌”。耒阳“湾村明白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衡阳群众”品牌创建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被中央文明办作为地方特色品牌推介。


聚焦农民增收 聚力产业振兴——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州州长何东


“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对稳固三农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安排部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何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临夏州曾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迈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发展阶段,临夏州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聚焦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之举,聚力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之策,科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何东说,临夏州始终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确保“三个不减”;全力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效,突出一县一品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花椒、啤特果、高原夏菜、百合、藜麦等农产品,全力打通精深加工、保鲜储藏、市场销售各环节,全面提升种植业收益。临夏州着力推进牛羊全产业链开发,坚持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盯打造百万头肉牛产业带目标,抓实做细种群选育、饲草供给、科学养殖、粪污处置、屠宰加工、冷链仓储、品牌打造等全链条工作,扶持发展千头牛、万只羊养殖基地,创建国家级、省级牛羊产业园,积极引培肉乳制品加工、皮革毛纺、屠宰副产品等关联企业,促进上下游配套、产供销一体、全链条升级。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增收工程”,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到位落实惠农政策,持续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何东表示,下一步,临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着力在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持续抓好政策体系配套、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销售市场开拓等各项工作,有力有效推动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以科技助力生猪养殖业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中国养猪业来说,猪场疾病、猪价波动等阻碍行业发展的诸多原因,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加以解决,所以今年我的提案主要围绕科技助力生猪养殖业发展,以及重点关注养猪小农户的风险保障和生猪养殖合作模式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科技,可以为猪群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条件。印遇龙表示,优化生产环境并制定相关标准,首先要善用基因科技、优化可编辑基因,为行业提供优质耐病毒种苗,也要利用生物技术,优化饲料营养配方,促进猪群肠道健康,同时还要利用传统生物堆肥和厌氧发酵技术,将猪场粪水发酵成有机肥,施肥于农田。

从猪肉生产与消费规模上看,我国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但从养殖户角度来说,养殖科技水平有高有低,导致小农户收益不高问题较为突出。“成熟饲养技术普及推广受到‘最后一公里’制约,难以惠及广大中小养殖户,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也有很大差异。”印遇龙表示。

通过调研,印遇龙发现目前养猪业市场信息供需不对称现象突出,整条产业链组织、整合能力不高,养猪大户、龙头企业和小农户联合不够,呈现低水平无序竞争状态。

为破解生猪养殖业的体制机制弊端,帮助小农户规避风险、节省成本、增加收益,印遇龙认为,应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养猪合作社模式,将生产、科教、经营等产业功能聚集起来,为中小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购买销售、金融保险等各项经营业务,既能让小农户充分获取增值收益,又能搭建产销协同共促的发展平台。

为落实合作平台建设,印遇龙具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对该合作模式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建议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基层农技协会、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基层经济社会组织融合发展。三是建议制定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方案内容聚焦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如何让“三位一体”养猪合作社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如何扎实发展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如何推动合作社与社区“社社对接”,打通生猪市场的产销壁垒。四是建议加强养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为示范推广“三位一体”养猪合作社模式培育人才队伍。


强化四方面支持 加快建设南方冰雪运动基地——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陈婷婷


“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陈婷婷提出提案,要加快建设南方冰雪运动基地,扩大冰雪运动有效普及。

陈婷婷介绍,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全省冰雪项目发展,以“省队市办”模式与六盘水市合作组建了第一支贵州省冰雪运动队伍。充分运用地理条件,建成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3个天然高山滑雪场,3个天然高山滑雪场实现营收7093.49万元,接待游客总计达67.4万人次,冰雪运动有效普及;成立贵州省首家冰雪运动管理中心,组建贵州省第一支冰壶队和越野滑雪队,竞技水平显著提高。

陈婷婷认为,建设南方冰雪运动基地,对于南方地区竞技体育冰雪项目发展和冰雪运动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一是支持贵州省建设全民健身综合馆改建项目,填补无室内冰雪场馆的空白,在全省内开展“全季”冰雪运动训练试点。二是支持贵州省承办全国U系列青少年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赛事,并在冰雪赛事资源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支持在贵州省设立校园冰雪改革试验区,支持建设南方冰雪运动特色示范学校,在青少年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和经费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四是支持贵州省与北方冰雪强省合作组建冰雪项目队伍;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委派高水平教练员指导贵州冰雪运动队开展专业竞技训练,举办全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裁判员培训班等全省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培训班,加大省内本土教练员、运动员选拔、培养力度。


靠数智供应链带“奔富村”致富——访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但同时,供应链发展也存在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

为了探索可借鉴的解决之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带来了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实践。在依托数智供应链搭建的攀枝花B2P产业供销服务平台上,汇集着芒果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供需双方信息十分“透明”,让攀枝花盐边县芒果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运营。

通过三产切入,构建营销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聚集二产,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反哺一产,以高品质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站在全供应链环节上、通过完整的生态能力推动三产融合共生,为乡村打造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正是京东“奔富计划”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京东“奔富计划”用22个月带动农村实现产值超6200亿元,在全国打造多个“奔富村”,将京东的互联网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协同整合共享,助力乡村搭建特色产业生态。

毋庸置疑,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畅通双循环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曹鹏在《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在农村地区打造贯穿产供销等全链路的数智化供应链;鼓励企业供应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打造产学研全生态;推动数实融合,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加强对国产大规模调度系统及智能装备技术、“多云多芯多活”产业级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的推广和支持;鼓励多主体协同,让供应链企业在应急保障、绿色减碳、拉动消费、产业推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