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天祝:“十个再发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3-03-17 10:06:34   

今年以来,甘肃省天祝县谋划目标明确,紧扣农业优先型定位,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奋发有为、担当实干,以“十个再发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紧盯“夯基础”,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再发力。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预警机制,制定完备措施,坚决防止因某项指标引发返贫。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重点群体每月开展“六必查”“六必访”,建立“一键报贫”机制,第一时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用足用活各类帮扶资源,认真谋划、积极对接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的重点项目,扎实开展投资洽谈活动,引进5家以上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补齐发展短板。

紧盯“守底线”,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再发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深入推进撂荒地整治,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用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座蓄水池配建等项目,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发展智能温室、大田蔬菜、集约化畜禽养殖等生产模式,不断提高肉类、奶品、禽蛋以及高原夏菜供给保障能力,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林下养殖以及野菜、野生菌采集加工等产业,开发更多绿色有机生态林下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广泛开展“光盘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紧盯“强科技”,在示范引领推广上再发力。坚持向科技要动力,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以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肉羊、白牦牛等为重点,全面摸清农畜种质资源情况,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高原夏菜育苗中心,积极争创天华美利奴肉羊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不断提高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保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水平,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种业产业化上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关键薄弱环节新机具、新技术研发,加强小型化、轻便化、智能化专用机具引进推广,补齐山区农机短板弱项,破解“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

紧盯“聚集群”,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再发力。坚持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撂荒地、山旱地等土地资源,进一步推动食用菌规模化、藜麦藏(中)药材精细化、牛羊养殖现代化,提升产业质效。制定完善高原夏菜各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大规模培训、普及、推广,引导种植户从田间管理、精细加工、产品流通各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高原夏菜产品品质,让全域绿色食品基地名实相符,打响天祝高原夏菜品牌。

紧盯“扩效益”,在延长产业链条上再发力。扎实开展农业和农产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方位引进一批产业链配套型项目和“链主”企业,选择一批有特色、有潜力、有前景的本土企业重点培育扶持,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达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加大精深加工力度,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坚持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推动产业链强筋壮骨、延伸增效。

紧盯“塑优势”,在实施品牌战略上再发力。全力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体系,持续用力擦亮打响“一都四乡”金字招牌,持续推进“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和管理,积极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甘味”企业商标品牌,力争今年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争取至少1个农特产品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增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真正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品牌、卖出好价钱”。鼓励企业到省内外大中型城市对接市场、建立营销网点,依托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推进“农超对接”,打造品牌市场,把特色产业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

紧盯“增收入”,在拓宽致富渠道上再发力。坚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引进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乡村就业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用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聚焦劳务输转和产业需求,采取“点单培训”“生产线实训”等方式,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工,提高劳务输转精准度,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让农民深度嵌入特色产业链中,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

紧盯“提品质”,在推进乡村建设上再发力。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县域内一体谋划村庄布局,坚持“政府打基础、群众靓庭院”,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系统推进52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以治污治乱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导群众主动开展庭院美化,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土色土香”,打造省内外游客热门打卡地,推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推动文旅农深度融合发展。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细化管护标准和规范,提升乡村建设示范村管理水平。

紧盯“促改革”,在激发农村活力上再发力。聚焦承包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盘活用好闲置资源,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投身农村“三变”改革,引导鼓励农户主动参与“三变”改革让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努力培育和做强村级经济发展“增长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2万元以上。充分激发广大农民主动性、能动性,优化政策支持方式,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更加重视推行发展类补贴、建设类项目等方式,引导农民依靠勤劳双手增收致富。选树一批“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以典型引领带动群众树立自强意识、增强发展愿望,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紧盯“抓落实”,在完善工作机制上再发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巩固拓展基层党建“555”工程建设成效,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以“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为载体,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切实把党组织的旗帜树立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形成合力攻坚的强大力量,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党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基层。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