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7:02:59
“现代苹果修剪能手”“静宁县务果能手”“百名务果能手”“赛园赛果活动二等奖……”走进静宁县李店镇薛胡村果农胡双文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齐摆放在朴素布艺沙发上的荣誉证书及奖牌,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向我们细数着胡双文的务果之路。
胡双文的务果荣誉证书 尤阿霞摄
出生于山区普通农村家庭的胡双文,自小深受老一辈村民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民的孩子,自然应以务农为生,因此,初中毕业后,种地便成了他的主业。
与山区村社以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山之隔的川区村社成片成片已成气候的苹果园,秋季收果,夏季收瓜菜,一年几茬的收入,让群众开始仓里有余粮、兜里有余钱。穷则思变,当胡双文看着川区村社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生性不甘示弱的他迅速捕捉到了“变”的讯号,开始盘算如何让自家地里也能结出“金果果”。
胡双文在果园覆膜 尤阿霞摄
当本社还没有一户人家规模种植苹果的时候,胡双文的提议自然遭到了家人一致的反对。“我的父母辈一直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当听到我说把一半的地匀出来种苹果树时,他们是完全不同意,而且苹果树栽下需要好几年才能结果,他们更是种种担忧。”言语劝说家人无果后,胡双文先斩后奏,托人从静宁县城买了几本关于苹果种植的书籍,为自己的务果之路作起了准备,一有空闲就会步行下山去川区村社观摩果农们如何管理苹果树。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双文对种植苹果的执着也终于打动了家人,1999年,他与妻子一道,从静宁县城买来了苗木,尝试栽下了3亩苹果树。
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资料图) 尤阿霞摄
“一开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一边做,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磕磕绊绊,但心里始终有个念头:既然决定了种苹果,那就一定要守住初心,用心把苹果种好。”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胡双文紧紧抓住政府部门组织的每次技术培训机会,认真聆听,刻苦钻研,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务果经”,这也让胡双文25年的务果之路越走越宽,在曾经认为种不出苹果的山区土地上,种出了颗颗个大色艳的山地红富士,也让他年均果品收入连续5年保持在20万元以上,2022年更是喜获30余万元的高收入。
现如今提起胡双文,左邻右舍无不竖起大拇指,“我们社现在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苹果也成了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真的很感谢胡双文,在镇政府还没有统一规划发展苹果产业的时候,他就自己研究种起了苹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带领我们一起种植苹果发家致富。”同村群众马祥绪满脸感激,胡双文现在是我们村乃至全镇的“土专家”,我们在管理果园的时候,遇到困惑都会去请教,他也毫不吝啬总会耐心地将总结的“务果经”教给我们。
胡双文家的苹果喜获丰收(资料图)尤阿霞摄
邻居们的声声赞誉,所获得的一项项荣誉,凝结着胡双文无尽的心血与汗水,也映衬着他勤劳奋进、朴实谦逊的优良品格。
年近五旬的胡双文,只是无数李店镇乃至静宁全县“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生动缩影,他们以热血倾注果园、以先富带动后富、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之路,如今,李店镇种植苹果1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已达2200余户,全镇果农年均果品纯收入可达3.2万元。他们以“凡人微光”汇聚“灿烂星河”,在静宁县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上,书写愈来愈精彩的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彰显勤劳淳朴、勇于奋斗的“静宁果农”新形象。(李芳艳 尤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