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省两当县鱼池乡:种千亩良田 撒致富希望

2023-04-25 12:26:10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两当县鱼池乡肥沃的土地,从前孕育着供人们温饱的口粮,如今更是让依靠着这片土地的农民鼓起钱袋、走向小康。上河村的女婿蹇跃林便是这群人中的代表,和妻子汤彩英一同让千亩土地活跃起来,结出农村新生活的希望。

他们耕作的土地还未进入视野的时候,就已经听见机械的轰鸣,再近一些,便看见大型拖拉机如同战马向前奔驰,在身后扬起滚滚烟尘。

20230425122642493-52-e43a8.jpg

两当县鱼池乡:蹇跃林驾驶拖拉机进行机械化种植  李欣岩摄

田地里,蹇跃林熟练操作机械、调整播种机间距、妻子汤彩英往播种机中加着种子和化肥……这应该就是属于他们小两口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当被问到是什么推动着他们小两口种了这么多庄稼?他说:“我喜欢种地,看不得这么多良田都被撂荒,所以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挑起撂荒地整治的重担和粮食安全的责任,向村民流转闲置土地1200余亩,种植小麦300余亩、大豆300余亩、玉米600余亩。在盘活土地的同时,也能为周围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0425122642557-63-3e5a4.jpg

两当县鱼池乡:蹇跃林指导妻子汤彩英操作机械  李欣岩摄

一年一年过去,他也不断突破自己,让种粮面积逐年增长,看着油绿的庄稼变成金黄的收获,让他颇有成就感,也看到了农村新生活的熠熠光辉。庄稼越种越多,就需要增加更多种粮的装备,他有大小机械十几种,甚至还有农用无人机,以后还准备购入收割机械……说到这些的时候,他也不再显得那么局促,这应该就是土地对于农民的魅力。

20230425122642492-82-01c95.jpg

两当县鱼池乡:高标准农田(航拍)  成磊摄

不仅仅是种地,技术层面的学习蹇跃林也从没落下,得益于网络信息时代,有什么不懂的,网络可以替他答疑解惑,他再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改良,把庄稼越种越好。

妻子汤彩英为了照顾年迈又残疾的父母,2018年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合作社——两当县彩英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她积极学习掌握种养殖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以“三养一药”为契机,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截止目前:种植蜜源植物2000余亩;采取“借鸡下蛋”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养殖中蜂1000余箱,(即农户向合作社领养蜂种,两年内新增蜂种和生产的蜂蜜归农户所有,两年后如数归还领养蜂群)在自己养殖发展的同时又带动农户。她还深入钻研电商,帮农户带货,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成为了正宗的土蜂妹。2022年,小群体大规模养殖绿壳蛋鸡2000羽,通过电商渠道,帮助农户销售鸡蛋总计10万余枚。这不仅为她个人和她的父老乡亲增加了收入,也为村庄的整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0425122642508-62-6f2ea.jpg

两当县鱼池乡:高标准农田(玉米)  成磊摄

付出一滴汗水,收获一粒种子,这是庄稼需要的,也是人期盼的。他们热爱土地、尊重土地,才迸发出创造的能量。夫妻二人用年轻的干劲、好学的精神,在大山中践行着自身的追求,也许他们只是农民中的沧海一粟,但也乘着乡村振兴的浪潮翻起了独特的浪花。藏粮于地、藏粮于机、藏粮于技,便是蹇跃林汤彩英夫妇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的努力,他们在农田里挥洒的、付出的,如同一棵大榕树枝叶和根茎的呼吸、生长,从未停止,终将扩散。(供稿人:李欣岩)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