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会”种到“慧”种,他把自己“种”成了“副高”

2023-05-05 16:32:54   

4月29日,成武县苟村集镇牛王庙村,阳光冲破云层,驱走了连日的阴霾天。

“来这儿!”在一片苹果园里,王礼瑞打着招呼迎面走来。黝黑的皮肤,身着蓝色衬衫、黑色运动鞋,他寒暄道:“刚从地里回来,身上都是泥,才换身像样的。”

王礼瑞有一个骄傲的身份——一名拥有“副高”职称的种田大户。

“我从2013年开始回乡种粮,以前是‘会’种,现在是‘慧’种。”王礼瑞说。

undefined

王礼瑞在自家的果园里。

从“会”种到“慧”种,这一字之差,是“新农人”王礼瑞的真切感受,也是他能够拥有“副高”职称的看家本领。

2013年,在成武县一家企业工作的王礼瑞返乡创业,创办了“天一”家庭农场,流转了60亩地种植苹果。与别人家干干净净、不见杂草的果园不同,在王礼瑞的成龄果园里,全部都是郁郁葱葱的“杂草”,而这些草都是王礼瑞特意种的。

“果园地上的这些绿植以野豌豆为主,它具有抑制其他杂草生长、保持土壤墒情、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功效。”王礼瑞说,“这些都是我从高校大专家那里学来的。”

王礼瑞说,他的果园只用有机肥,用了2年时间,土壤变得很疏松,整个果园的生态恢复得很好。

村里人都说,王礼瑞脾气倔,当别人果园里的苹果正在上色甚至开始摘果了,他果园里的苹果却还套着袋。

王礼瑞解释说,苹果套的是单层半透明纸袋,加上苹果内的氨基酸含量高,不摘袋也能上色,“虽然苹果看上去老一些,但是吃起来口感好,越吃越好吃。”

如今,王礼瑞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余亩,由于品质好,不愁销路,每年都被果商订购一空。

undefined

“天一”家庭农场生产的面粉。

他的果园是不是比传统种植成本要高?王礼瑞告诉记者,恰恰相反,而是投入低收益大,一般一亩地的投入在3500元至4500元,利润能到4万多元。

针对当前部分城市儿童和一些农村少年不知“农”为何物、麦苗韭菜区分不清的实际情况,王礼瑞的“天一”家庭农场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创建了“少小认养”模式。自果树开花时,就让城市少儿以自己的名字挂牌认养一棵果树。期间,农场负责日常管理,父母也可以带领孩子参与管理,认养户只需缴纳500元认养费,农场负责每棵果树不低于100斤的目标产量。此举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劳动兴趣,感悟到劳动的艰辛,还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为谋求苹果销售效益的最大化,“天一”家庭农场创新销售模式,推出了“工艺苹果”制作。通过制定模板,为个人、商铺、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印制图案、商标、宣传标语、祝福贺语等,使一个个苹果“开口说话”,即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农场的知名度。

说起副高级职称,王礼瑞难忘2022年夏天的那个电话通知。那天,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他:“菏泽市职业农民职称申报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是种粮大户,而且种植水平相对较高,评职称很有竞争力。”

“我就是个庄稼人,既没学历,又没论文,能评上吗?”王礼瑞将信将疑,但一想到能作个“有职称”的农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他就报了名。

到了评审面试现场,12名评委一字排开,从没有见过如此阵仗的王礼瑞很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undefined

王礼瑞获得2022年菏泽市农民“副高级农艺师”称号。

“你别紧张,先从苹果田间春季管理讲一讲你的做法……”王礼瑞一听问的都是自己常干的活,很快放松下来,对答如流。

评审结果公示5天后,王礼瑞拿到了副高级职称证书。

“现在家庭农场不再局限于种植苹果,今年我们和200多户农民签订了1200多亩蓝小麦的种植收购合同,签单农民的小麦每斤比市场高出了3毛钱,收购上来的小麦生产面粉加工馒头。”拿着副高职称种苹果,王礼瑞的信心更足了,脸上溢满了朴实且坚定的笑容。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汪允成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