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服务基层抓产业 躬耕一线帮民富

——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主任陈恒

2023-05-09 12:05:01   

20230509120742376-20-2d0c3.jpg_scale_.jpg

20230509120802471-7-6aa1f.jpg_scale_.jpg

陈恒, 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安康农校蚕桑专业,后相继取得西北农业大学蚕桑专业专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历。2005年获高级农艺师职称,2016年取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专业技术职称,2000年担任汉滨区蚕桑站站长,2006年担任汉滨区蚕茶果技术推广站站长、兼蚕茶果党支部书记,2016年任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蚕茶果专业技术推广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先后参加完成了24项省、市农业技术推广和蚕桑科研课题项目,其中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和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8项。先后被省人事厅、科技厅评为“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被汉滨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第八届“劳动模范”,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优秀人才”、安康市“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和“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9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被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授予“第三届蚕桑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在安康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嘉奖,2021年7月被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市优秀科技志愿者”。  

抓好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汉滨区是陕西省最大的农业县区,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区之一。蚕茶果中心承担着全区蚕桑、茶叶、果树产业建设、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及病虫害防控等业务工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他做为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和业务负责人,不但要率先做好本职业务,还要承担全区产业建设、业务指导等繁重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于民”的工作理念和“科技推广面向农村、面向农户”的工作思路,按照全区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带领中心全体干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常年深入镇村和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产业建设,加快科技推广普及和实用技术应用,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严把建园质量,夯实产业基础,助推脱贫攻坚。截止2022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共培育蚕桑新型经营主体18个,培育茶叶示范村13个,创建茶叶园区56个。2018年组建成立了汉滨区枇杷协会,积极申报“瀛湖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并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填补了汉滨区没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历史空白。在瀛湖镇新建枇杷园1500亩,使“瀛湖枇杷”农产品保护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在他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下,目前,全区桑园累计面积达到3.5万亩,茶园面积达到21.04万亩,果树面积达到12万亩,为全区蚕茶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提质增效 做强富民产业

在他的带动和蚕茶果中心业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标准化、园区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把蚕茶果产业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继续做强茶叶主导产业,突出茶叶园区提质增效,每年定期举办专题茶叶技术培训会,邀请专家现场教学,立行力效,不断提升管护水平和加工技能。同时把园区建设作为全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用足用活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本、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返乡能人在重点镇村流转土地,按照“建设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要求,实施整条流域、整面山坡、整村整镇板块推进,把生态建园、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统筹推进。2022年,新启动和培育蚕桑、茶叶、果业园区12个,使全区区级以上园区累计达到5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以上园区28个、区级园区26个。按照《汉滨区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方案》、《汉滨区富硒茶产业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做大基地、做强园区、做优品牌、做宽市场为抓手,繁育良种苗木、推广优良品种、新建示范基地、培育产业园区。2022年在大竹园镇东旭公司组建成立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围绕“安康富硒茶.陕茶1号”品牌定位,集中打造提升“陕茶一号”公用品牌,大力开展“中国好茶.陕茶一号”、“不伤胃的绿茶和好睡眠的红茶”宣传推介活动,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茶叶质量评比,全区累计获得中省市各项奖项178项,不断提升了汉滨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陕茶一号”为代表的汉滨生态富硒茶快步走出安康,走向全国。

聚力脱贫攻坚 贡献自身力量

作为蚕茶果技术中心主任,陈恒深知在深度贫困县区,产业脱贫之关键。他更深知,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对产业脱贫的深切期望,以及他们在产业发展上更经不起“折腾”的思想顾虑。2017年,他开始帮扶关家镇洛河村产业扶贫工作,并担任工作队队长。遵照组织安排,他及时带上工作队员赶赴洛河村,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结合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制定了部门帮扶工作计划,共抽派15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每名干部帮扶贫困户3户,他坚持每月至少走访贫困户一次,细心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通过镇村干部的齐心努力和精准帮扶,2018年17户54人实现了脱贫。驻村帮扶期间,他和镇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和实地调研,确定把蚕桑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和实施推进蚕桑产业建设。2017年,在洛河村率先组建第一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带动12户贫困户建成百亩连片桑园。2018年,采取支部+X+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在洛河村又新组建一个蚕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区林业局项目支持,新建密植桑园300亩,使全村桑园面积累计达到700余亩,实现了当年建园、当年养蚕的既定目标。两年来,他在关家镇洛河村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养蚕技术培训会,为贫困蚕农免费发放蚕药,并对8户养蚕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兴桑养蚕积极性,2018年全年养蚕达到126张,农户增收30多万元。

他常年坚持工作深入基层、技术推广到一线,在担负全区面上技术指导工作的同时,还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建设。2017年被汉滨区确定为“科技特派员”,还要包抓中原镇麻庙村和沈坝镇桥头村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蚕桑产业建设,平均每年到镇村工作时间在200天以上。全区有9户养蚕大户被评为全市“养蚕状元”,6家蚕桑经营主体被评为区级园区。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效,2019年被汉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2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被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授予“第三届蚕桑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在安康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嘉奖,2021年7月被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市优秀科技志愿者”,为全区产业建设树立了标杆、培育了典型,贡献了自身力量。

记者 王革委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革委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