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1:33:29
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比对测量同一作物不同种植方式的生长量……近日,在甘肃省静宁县甘沟镇王川村的农田里,静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建荣带着实验组人员,察看试验田苗情。这几块试验田,是实验组按照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小区摆布、采样、打埂、开沟、播种,做高标准农田生土不同种植培肥试验。
高标准农田试验区
下好实验田“先手棋”,粮油生产劲头足
张建荣介绍,“这几日,几场春雨加上气温回升,加快了农作物品种试验步伐。”张建荣所在的实验组从2020到2022年连续3年定点开展了5个单项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来看,本地新修梯田以先锋作物马铃薯为最佳,其次为绿肥轮作倒茬。”仔细核对完实验数据,张建荣有些许欣喜。
静宁县粮油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胡麻为主,兼以糜谷等小杂粮。多年来,种植面积稳定100万亩。近年来,该县加大本地常见粮油作物田间实验,充分发挥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在适宜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有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司桥乡,该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高亚飞一组赶着农时墒情忙着记录测量测算数据,正在记录的是液体地膜抗旱保墒效果试验。静宁县果园、旱作农业总面积超过200万亩,全靠覆膜保墒增产,地膜使用量大,随之而来的废旧农膜回收难度大、白色污染治理难度也加大了。高亚飞坦言,如果他们的实验成功,对全县环境改善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与此同时,在全县选定的试验田里,包括液体地膜抗旱保墒效果试验、青贮玉米品比试验、膜侧宽幅匀播肥料效应试验在内的32个试验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高标准农田生土化肥不同施量培肥试验
从“试验田”到大田,良种良方显成效
张建荣说,随着实验的深入,小小试验田里的成果走向示范推广,走向大田推广。适合该县的小麦品种有兰大211、静宁13号,马铃薯品种淀粉型庄薯3号、鲜食型陇薯7号,玉米品种中粮饲兼用型金张掖1706与先玉系列、青贮型兴盛188、大京九系列,谷子品种陇谷032、会宁良谷等。
该县三合乡有种植小杂粮的传统,但前几年种植效益低下,群众不愿大面积种植。但在2018年静宁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为该乡提出了“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旧膜二茬穴播小杂粮技术等,配套集成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绿色防控”种植指导意见,及时跟进技术指导,很快群众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大量种植以谷子、糜子、荞麦、胡麻等为主的立体寒旱特色小杂粮,且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小杂粮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三合乡润民农业生产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说:“我们公司自2018年以来已销售特色农产品1200余万元,为村集体分红47.74万元,为农户分红106.6万元。”
“去年我种了200亩鲜食型洋芋,陇薯7号洋芋售价比普通洋芋高1角钱,亩均产量高出600斤。今年又流转了100亩地,全都种洋芋。”红寺镇种植大户范亚郎介绍,好的市场前景是他今年多种了100亩的底气。
胸怀发展谋略,手握金色扁担
静宁县坚持“科技先行、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在种植区设立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重点开展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优良品种、新农资、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粮油作物试验田的建设,加快了全县良种、良法应用步伐。该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富位说:“全县农技人员与广大群众挑着‘金扁担’,确保了85万亩旱做农业的连年丰收,让农民的钱袋子和粮袋子鼓起来。”
在广袤的成纪大地上,静宁县农民依靠科学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建设一个又一个产业链,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供稿/供图:胡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