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出杨凌看示范 | 科技激活“金产业” 陕茶崛起有底气

2023-06-14 14:33:58   

图片

汉中西乡,茶园飘香,风光美不胜收。

6月13日,在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的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一垄垄茶树在山间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

作为传统的茶叶产区,18年前,陕南只有一季春茶,而60%的茶树鲜叶资源都没有得到利用,经济效益损失达40—50%。

图片

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余有本(左一)介绍试验站情况。

如何从单一的春季绿茶生产到一年四季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多茶类组合式连续化生产,试验站首席专家余有本和专家团队用科技创新解开了陕南茶产业资源全利用这道“转型升级”难题。

小叶子蕴含新科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茶科技是一篇大文章。茶科技不仅涉及茶农们的种植环节,还涉及企业的精深加工环节,以及流通环节等,遍布整个产业链。

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杨凌科技工作者以“孺子牛”般的精神,献身秦巴山区,书写出让茶叶成为致富产业的大文章。

图片

陈翰森在专家指导下修剪茶树。

今年60多岁的村民陈翰森在试验站专家多年指导下,不仅自己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土专家,经营着120茶园,而且还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十余年来,闲暇之余,陈翰森都会请教专家茶园机械化耕作、施肥、修剪等机械化规程。此后,每年陈翰森的小账本上都会增加一笔不小的茶叶收入。余有本笑着告诉记者,类似像他这样的土专家在西乡县的茶农当中还有不少。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试验站专家团队对农户的科技帮扶不仅局限于茶产业,在茶产业深加工方面,他们同样以自身所学为当地茶企发展建言献策。

图片

工人在红茶制作车间制茶。

萎凋、揉捻、发酵……在陕西鹏翔茶业红茶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茶香阵阵。

“2017年开始,公司与试验站技术合作推出了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的延伸产品。”公司销售总监魏鑫介绍,开展茶叶深加工是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茶叶附加值、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收入的重要突破口。

魏鑫说,经过试验站首席专家余有本教授团队指导帮扶,陕西鹏翔茶业销售额也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4000万左右,形成了茶叶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国内红茶市场逐渐走趋于饱和,余有本和专家团队又在陕西研发推广了白茶,2022年底,陕西白茶产量达到1414吨,产值达到2.82亿元。

图片

陕南茶产业的发展厚植于科技的沃土中。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政府为推动,大学为依托”的产业推广模式,在陕西西乡县建立了首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茶叶试验站,新技术目前已替代了陕南茶区陈旧落后的传统栽培、病害防治和茶叶加工工艺,为陕南茶叶迅速在全国茶产业体系中崛起赋予了坚实的科技底气。

“目前在推广上,我们主要以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园平衡施肥技术、无性系优良品种茶苗繁育等技术为主。”余有本说,在专家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站选育出的陕西首个无性系茶树品种——陕茶1号,也是全省目前唯一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

在茶农们眼中,试验站的专家们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产业顾问”“经济参谋”,在这里越来越多“茶科技”成为激活陕南茶产业发展的“新密码”。

“西乡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很多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更离不开派来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示范和推广。”西乡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升旭说,在试验站的示范带领下,2022年,西乡县茶叶产量1.8万吨、干毛茶产值26亿元,综合产值35亿元,西乡种茶农户7万余户,种茶农户户均年茶叶收入11800元。

投茶、注水、开汤、闻香,小啜一口,鲜醇的茶香在唇齿间回荡。品尝今年的新茶,余有本露出了惬意的微笑。

记者:耿苏强 李泉林 苏洪照  摄影:王奔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