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23:21:42
“从前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少收成就不好,现在有了新技术,庄稼都浇上了‘救命水’,加上科学种植技术,每亩产量提高了可多。”6月28日下午,在横山区波罗镇朱家沟村的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中,村民白永琴欣喜地向调研采访团讲述如今粮食种植的变化。
分区种植的玉米、高粱长势喜人,一旁的全膜深沟探墒旱作节水集成示范区中,处于拔节期的谷子绿意盎然。“这些谷子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播种时先将上面的干土刮去,将种子播在湿土里,然后覆膜,这样可以实现精准节水灌溉。”横山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久国说,这片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总面积为1180亩,配置软体水窖、光伏增压泵站等设施,主要进行旱作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坡地多、平地少,水源多、水地少,针对这一现状,横山区在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大力推进旱作农业生产,积极打造旱作农业先行区,采用水平种田、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引进技术等举措,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多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预计到 2025 年,横山区高效旱作农业节水面积可达到40 万亩,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110 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24 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 50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达到2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