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山东省农科院这项新技术,吸引来五省市近百人观摩

2023-07-18 10:07:26   

7月15日上午,一支车队开进位于鲁西平原的高唐县清平镇,从车上走下近百人,他们冒着酷暑,先后来到东街村、刘海子村、桑庄村示范田,现场观摩两项农业新技术。

这两项农业新技术,都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团队研发的,一项名叫“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刚刚荣登2023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榜单;另一项叫作“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生产技术”,被列为2023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鲜食花生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万书波研究员(中)讲解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

其中,“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是万书波研究员带领团队,在“花生玉米带状种植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技术,就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和花生秧,进行裹包混贮打捆,最后做成高值化的饲料。有关专家评价称,该技术在“稳粮增油、种地养地结合”的基础上,突破了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关键,实现了种、管、收、贮全程机械化,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使得花生玉米带状种植技术推广价值有了质的飞跃。

科研人员从2015年开始研发这项技术,陆续在山东菏泽、聊城、滨州、东营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1亩地,除了收获500多公斤玉米籽粒、150公斤花生荚果,还能产出2.5吨左右的饲草,增收大约1500元。新鲜的花生秧和玉米秸秆经过混贮,做成饲草饲喂肉牛,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相比,肉牛每增重1公斤,成本降低0.5元左右。

机械收获花生现场。

玉米茎穗一体化机械收获现场。

参加观摩会的代表,来自北京、江苏、河南、河北和山东各地。其中有黄淮地区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农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从事花生生产的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从事花生相关机械研发生产的企业代表。

在桑庄村示范点,一台茎穗一体化玉米收获机“轰隆隆”开进示范田,一会儿满载切碎的秸秆,返回示范田边,缓慢靠近一台圆草捆打捆包膜一体机,把切碎的秸秆倒入其料斗。圆草捆打捆包膜一体机从这端“吞入”草料,经过搅拌、压实,一会儿那边“吐出”一个圆柱状的草捆,接着被裹上一层拉伸力很强的薄膜,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发酵。

饲草机械打捆包膜。

在观摩会现场,山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正、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家胜、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红波,分别围绕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技术、花生秧果一体化收获、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作了讲解。

平时身居京城的解伟博士,这次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专程赶来,参加观摩会。看到眼前这片庄稼地里发生的一切,他感到十分新鲜,不断地询问技术细节。当然,作为一位农业经济学专家,他更加关注的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新增加的经济效益:原本作为废弃物的玉米秸秆和花生秧如何配比混贮,才能提升饲料价值?它在降低粮食消耗和养殖成本、实现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方面,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他一边看一边问,从露出的笑容上来看,似乎找到了满意答案。

来自鲁北平原、产粮大县的魏锐柞,作为桓台县起凤镇起凤南村党支部书记,说起下一季的打算,很实际:“种植20亩鲜食花生//鲜食玉米示范田。”面积小,播种、收获花生、玉米,庞大的机械施展不开身手,买个小型的播种、收获机,就能解决问题。

来源:农村大众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