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王家学:退伍不褪色 转业不转志

2023-07-20 08:23:42   

 戎装虽脱,军魂永驻。虽然告别了军旅,但他不忘为民初心、不改军人本色,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退役军人王家学,1995年入伍,1998年入党,2008年5月转业,大专学历,现工作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办事处。

 王家学在部队服役期间,一直以优秀士兵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认真履行士兵职责,勤奋争优,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1998年6月至1999年9月,他参加西安护城河清於工程,同年7月火线入党,发扬我军特别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将青春的汗水洒向红旗,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退役后,王家学依旧保持着军人本色,发扬军人作风,保持信念信仰永不迷航,践行宗旨永不停顿。2012年他被基层党委推荐为安康市汉滨区基干民兵防汛抗洪连防汛班班长,完成汉江防汛演练15余次,保证每年一次龙舟安保任务7余次,连续7年被安康军分区通报表彰为基层优秀基干民兵,2018年他被安康军分区任命为安康市应急营防汛应急连政治指导员。退役不褪色,是一种英雄本色,是一种信念,为人民、为社会奉献,书写新的篇章。

2015年底,王家学被派驻到建民街道三星村当驻村队员。三星村山大人稀,出行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是建民街道出了名的问题村困难村。为了不辱使命,他曾多次暗地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一定不要让军徽因为自己而失色!从派驻到三星村当工作队员第一天开始,他就把三星村的乡亲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帮助他们脱贫当成大事要事。做好扶贫工作,实地走访调查必须先行。他有一个习惯——总要带上一只笔、一个笔记本,以随时记住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具体情况。在三星村7年多的时间里,他总共写了满满五大本笔记,每本都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每到一户,每遇到一人,王家学就要跟他们拉家常,跟他们聊家里有几口人、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里的收入来源、月收入或年收有多少、聊生活上有哪些困难等。因此,他清楚了帮扶对象因何种情况返贫或致贫。晚上回到办公室后,他就对白天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方案,倾力为群众服务。

为了让贫困村民如期脱贫,他针对不同的扶贫对象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他帮扶的五户贫困户,有三户居住在偏远的7、8组,其余两户都居住在黑家坡。其中一户曹英连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一个残疾儿子。收入来源主要靠养老金、低保金。2018年的10月,曹英连生病,王家学联系不上他儿子,就赶紧到曹英连老人家里,带他看病,买了生活用品以后又把他送回家。那一段时间,无论晚上还是白天,王家学都要给曹英连老人打一个电话,询问他的病情。曹英连见人就说,现在的干部真是比亲人还亲!王家学帮扶的其他四户,三户易地扶贫搬迁到集中安置长岭社区居住,通过招聘上岗,有了固定收入,实现了搬迁脱贫。还有一户在本村居住,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建起了每人不低于二十平方米的房屋,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王家学通过引导外出务工和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他们每个人的经济收入由不足3000元上升到了现在的8000元以上,摆脱了贫困。2019年年底,三星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21%,“贫困村”的帽子被摘掉了。

“戎装虽脱,军魂犹在。”王家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作为退役军人,他不忘初心,传承军人作风,一丝不苟。工作严谨、有态度,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唱响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赞歌!

通讯员 李  坤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革委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