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李仕猛:产业兴村生活美

2023-07-20 13:33:30   

清晨的阳光,照在西山村,村里两个遥望矗立的山头,一个金灿灿异常耀眼,一个绿油油甚是喜人。金灿灿的山头是大片成熟亟待收割的小麦,收割机高速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十几个人头在麦田间窜动,勾勒出一幅喜迎丰收的美丽画卷。

“今年麦子好得很,你看这麦穗沉甸甸的。预报说过两天会下雨,前几天我就被从那个山头的蔬果畜牧园区调过来,抢收小麦。两个山头两头跑,一年四季,天天有活干,有钱挣。”因为山地凹凸不平,有些地块收割机去不了,就得人工收割,李支根正手拿镰刀熟练地割麦秆,说话间,他抬手指了指对面绿油油的山头。“这些都得亏我们的好支书李仕猛啊,前些年,这些地方都是荒地,我们也只能丢下媳妇娃子,跑出去打工挣钱,一年到头落不了屋。”

李支根所说的李仕猛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正和一个工头模样的人商量,如何协调时间,抽调人手,赶在雨前把这个山头的小麦收割完,把对面山头的羽衣甘蓝采收完。

“这个种植小麦的基地有352亩,是2021年响应稳粮扩豆政策,建成的粮食保供基地;对面山头有畜牧养殖区和蔬果种植区两个区域,是2016年开始,逐步完善建成的蔬果畜牧循环农业。在我心里,乡村要发展、要振兴,产业必须先行。这两个山头不只是一两个致富带头人的梦想,更承载着村民们的期望……”事实上,以产业兴村富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李仕猛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些年,他也执拗地践行着。

1996年,李仕猛农校烟草专业毕业,带着所学的一身本事,幸运地走进当地的烟叶公司,端上了铁饭碗。然而微薄的收入,让这个穷怕了的农村娃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希望。2002年,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带上同村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兄弟,南下福建创业,干起运输。历时两年,他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带上20多万的积蓄返乡创业,在村里开商店,买车跑运输。

在他们村,李仕猛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加上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村民们有个大事小情,也喜欢找他讨个想法,他也会毫不犹豫,倾力相帮。村委会换届,他先后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村两委实现一肩挑,他扛起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这是大伙儿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两个人担子我一个人来扛,咱们村的产业会越来越旺,大家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村里的路也会越来越宽。只要大伙儿一条心,黄土定能变成金!”在任职大会上,李仕猛铿锵有力的就职演说在村民们心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小看着仕猛长大的,我们信他!”

“乡亲们有困难,需要帮忙,他都很乐意。”

来自3100余名选民的各种声音让李仕猛的心重如千钧。“绝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他一次次地告诉自己。

2019年,适逢汉滨区畜牧局有生猪产业项目,李仕猛踊跃引进到村。然而长期以来,西山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想找一个牵头人成了大难题。“得有人牵头,干出点起色,村里有了优质产业,有志青壮年才肯回来。”李仕猛心想,他动员妻子杨富勤牵头成立了安康富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年出栏生猪3000头,如今发展到存栏4000头。如何盘活产业,走循环产业之路,李仕猛又动起了脑筋。2021年,他牵头建成100亩果蔬大棚种植基地,200亩露天蔬果种植基地。种起了羽衣甘蓝、黄瓜、茄子、西瓜、桃子、杏子等当地特色时令果蔬。因为富硒、使用农家肥,果品菜品质量高,深受广大客户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如今,“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成了李仕猛的口头禅。自在村上任职以来,李仕猛秉承为民服务、产业兴村的理念,让曾经贫瘠的小山村蜕变成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新乡村,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多次被省市区街道评为优秀党员、致富带头、先进个人,当选汉滨区人大代表,所在村多次荣获市、区、办表彰。

随着安康城区骨架拉大,西山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周边民宿、露营、采摘日渐兴起,乡村游逐渐兴起。“西山距离城区20余分钟车程,村里的几个园区通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是观光的好去处!”李仕猛又开始在村西头的朱家沟水库周边谋划如何招商引资,依托现有资源,盘活村里资源,形成乡村观光旅游环线,盘活村集体经济。

 通讯员 胡智贤 胡雪丽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革委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