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1:54:42 董鹏辉
“小时候,老家的女人们都要捡柴用来烧火做饭。自家有树的,能就地取柴,自家没树的,就要漫山遍野捡树枝,”奇三仁说:“种树能让一个家庭过得轻松富裕。”也因此,种树能致富就成了奇三仁心中的一份执念。
23年前,奇三仁来到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镇何家塔村,看到这个距离黄河仅仅不到10公里的地方一片荒漠,风沙漫天、寸草不生。这个地区风沙很大,年风沙日数平均35~60天,最多可达89天。其中大风日数一般在半月以上。
该地区还非常干旱,干旱出现率77%,十年九旱,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81年,从4月~6月,持续了80天。面对此情此景,奇三仁那颗躁动的心不淡定了,心里的那份执念隐隐作祟。为了造福当地百姓,让当地的人民富裕起来,也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他毅然下定决心,承包沙地,将自己投身到在沙漠中植树造林的事业中。谁想,这一干就是23年。
为了一份执念 投入全部身家
奇三仁是个说干就干的主,面对如此场景,他毫不退缩,一口气承包了沙地4000多亩地,在当地搞起了植树造林。
奇三仁植树造的林地
可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不懂专业的种植技术,加之准格尔旗大路镇地处库布其沙漠,本身就非常干旱,再之风沙肆虐,植被的存活率非常低。据奇三仁回忆,一次,他花了8000块钱买了700多苗松树苗,到最后,仅仅成活了4苗。于是奇三仁搞起了种植试验,松树不行就种柏树,李子树不行就种西梅树,还不行,就自己培育适合当地生存的树苗。其中的心酸曲折,也只有奇三仁自己能体会的到了。
看着父亲没日没夜的下地受苦,奇三仁的儿子奇利兵、儿媳王美花也加入了父亲植树造林的队伍。
奇三仁投资建设的水库
如此庞大的种植工程,所耗费的资金也是天文数字。购买树苗要花钱、修路建水库要花钱、购买机械设备更要花钱……而且4000多亩的种植面积,用工需求量也很大,每年需要投入1300~1400人次的用工数量,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人员工资,用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那么糊里糊涂的投入着资金,不求回报的投入着自己。经过23年的不懈努力,奇三仁植树总量已有60多万棵,建设了4座水库,建设育苗基地280多亩……这账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知不觉23年间,奇三仁在这片荒漠的总投资金额已然高达7600余万元。与其说这是一份执念,不如说这是一份情怀。
不计成本加不懈努力 何家塔村沙漠变绿洲
奇三仁的巨额投资,加之家人的全力支持,20年前风沙肆虐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何家塔村的绿意盎然。
飞鸟鸣、野兔奔,水库在风的旋律下泛起层层涟漪;
草摇头、树招手,李子杏树笑弯了腰。
一切是那么的祥和,那么的惬意……
谁能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位农民的一份执念;谁又能联想到,奇三仁一介农民能造就如此伟大的创举,使得这一片曾经冷漠无情的土地,变得如此德厚温存;一位75岁高龄的农民,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却因为一份执念、一份情怀,每天亲历亲为,孕育着这片热土。
奇三仁
目前,奇三仁所承包的这4000多亩土地,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5%,看着眼前的一切,老人欣慰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