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致敬老兵 | 石治忠的心路

2023-07-31 15:52:53   

为庆祝建军9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农科新闻网策划开设《致敬老兵》专栏,讲述他们返乡创业的实践故事,分享他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铁血精神,激励军民投身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火热实践,汇聚新时代推进强国强军建设的强大力量。


在采访石治忠之前,对于天山公路,我是有所了解的。

从北疆独山子到库车,又被称为独库公路,穿越崇山峻岭的巍峨天山,总里程531公里。那是一条英雄公路。修建独库公路要翻越4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积雪冰达坂,跨越5条险峻的河流,凿通3座高山隧道,筑起2座防雪走廊。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数万官兵奋战10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16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数千名官兵受伤或致残。英雄以血润疆土,以骨筑天路,铸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在中国公路史上竖起了一座里程碑!

我没有想到,当年的筑路英雄当中,有一位就在杨凌,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优秀军转干部、杨凌万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治忠。

石治忠是陕北靖边人。1978年,17岁的他考上了交通部直属的呼和浩特交通学校(现为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学习机械工程。那个时候,他特别羡慕“绿军装”,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连石治忠自己都没想到,梦想竟然在三年后实现了。1981年7月,石治忠毕业,连他在内的50名同学集体入伍,光荣地成为了00129部队的一名机械工程兵。穿上了军装,背上行囊,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唱着嘹亮的军歌,一路向大西北开拔。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北部的乌苏县(现为乌苏市),参与天山公路的建设。

入疆之前,石治忠知道将要面临的是非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料想工作当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但是作为长在红旗下的革命军人,岂能被困难吓倒!石治忠和他的同学们雄赳赳气昂昂,挺进天山。

多年后,石治忠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我们一起毕业一起参军的50名同学,没有一个是孬种!除了一名同学因家庭原因专业到地方,其他人都坚持到了最后,许多人后来都留在了新疆。”促使石治忠坚守初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入伍三个月后,他光荣入党,在巍巍天山下宣誓,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在与世隔绝的天山深处,石治忠和战友们与险峻的山石作斗争,让他最难忘的是在铁力买提达坂打隧道,山石坚固,1900米的隧道竟然打了三年多。

石治忠问连长:“铁力买提是什么意思?”

连长告诉他,维语铁力买提的意思是“不可逾越”。石治忠惊叹道:难怪这里的隧道这么难打!

除了在铁力买提达坂打隧道,还有哈希勒根达坂和玉希莫勒盖达坂,都要打通隧道。这是天山公路必经的三个隧道。从小就听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以为“达坂”的是维语当中的词汇。后来才知道,达坂一词源于蒙语,意思是指山岭、山顶的隘口。

“哈希勒根达坂”,意为此路不通;“玉希莫勒盖达坂”,意为黄羊岭——只有黄羊能上去的山岭。这些自古以来天堑,最终被英雄的筑路部队变为了通途。三条隧道的名字,分别用三个达坂的名字命名。

除了坚固的顽石,石治忠和战友们还要与恶劣的天气斗,与疯狂的风雪斗,与难耐的寂寞斗。克服高寒缺氧、雪崩、泥石流等诸多困难,夜以继日地开山铺路。没地方住,他们就住在牧民的羊圈里;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就吃腌菜、罐头;想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们就唱家乡的歌谣,以解乡愁。

作为工兵营机械连的一名战士,石治忠和战友们承担着筑路物资的运输任务。在他们的连队里,大家常说这样一句话:哪里没有路,哪里就有机械工程兵的身影。由于表现突出,石治忠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先后担任排长、技术员、副连长等职务。后来调至机关,担任助理工程师,负责全团装备。

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168位筑路官兵当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石治忠在铁力买提达坂隧道的施工现场,亲眼目睹了8连副连长不慎摔倒后触电身亡。曾经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战友,就这样在离自己几米远的地方倒下了。那一刻,悲痛欲绝的石治忠这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的施工现场,其实就是战场。

擦干泪水,掩埋好战友的遗体,他们继续战斗。石治忠说,那时候,部队上流传着这样一幅对联——“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 电影《天上深处的大兵》、《天山行》和《守望天山》,就是这些钢铁军人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3年10月,在天山南麓的乔尔玛,一座高20米的纪念碑树立起来了,上面镌刻着"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这是新疆各族人民为纪念给他们修筑幸福路的148位烈士修建的。还有20位烈士是担负隧道后期施工时牺牲的,他们的名字没能刻在纪念碑上。2006年,那拉提天山公路筑路烈士陵园与纪念馆竣工。纪念碑上铭刻着168位烈士的英名。

后来专业到地方工作,许多人得知石治忠参与过天山公路的修建,都向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筑路英雄。每当这个时候,石治忠都会摆摆手,在他的心里,那些长眠在天山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1983年10月25日,天山公路交付使用,成为第一条连接南北疆的大通道,也是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建,使乌鲁木齐与南疆之间的里程缩短了200余公里,伊犁与南疆间的里程缩短1000余公里,对新疆的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天山公路建成后,石治忠和战友们转战和田、红旗拉普口岸,参与了和布公路、中巴公路的建设。1991年,石治忠含泪离开了生活战斗了10年的新疆,调至武警宁夏总队后勤部,先后担任工程师、车队队长、总队运输队长、运输处副处长等职务。2001年,入伍20年的石治忠专业到宁夏银川高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检大队大队长、办公室主任、消协秘书长。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那些年,石治忠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坚决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每年处理消费者投诉600多起,有效净化了消费市场,让辖区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2014年,石治忠光荣退休后,来到了关中腹地农科城杨凌,出任杨凌万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先后整合流转了公司基地附近三个村子的土地,将基地面积扩大到700多亩。万禾公司以栽种培育七叶树、法桐、国槐、大叶女贞等苗木为主,品类多达56种。

每年销售旺季,万禾基地每月用工七八十人。石治忠把附近几个村子能干活的村民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分配活干,这其中包括部分贫困户。村民们说,万禾公司流转了土地后,他们每年不但能领到一笔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一份工。万禾基地真真切切帮助周边群众增加了收入。

而当了总经理的石治忠,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丝毫放松,不管到任何时候,他都以一名革命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者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所在的杨陵区斜上村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石治忠积极担任宣传队长。他的公司被杨凌示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退役军人创业基地”。

2020年6月中旬,就在我采访石治忠的过程中,他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老石的战友发来的一条美篇。打开之后,《我们新疆好地方》独特而优美的旋律随之响起。那是一篇题为《新疆天山:独库公路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图文并茂的报道。内容显示:6月12日上午,全国首家公路博物馆“独库公路博物馆”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隆重开馆,来自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军分区、自治区博物馆协会、兵团第七师、奎屯公路管理局、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的代表以及46名独库公路筑路老兵代表1000余人出席了开馆仪式。

“这位是我的老领导。”石治忠指着美篇当中发言的筑路老兵代表赵永义,激动地对我说,“他后来任武警交通四支队后勤处处长。”

独库公路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通过700余件实物,近500张照片,38部音视频及数个雕塑沙盘等艺术品展项,真实、生动、全面展现了独库公路光荣的筑路史和红色油城独山子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及独库公路沿线的壮美景色。

“这个博物馆太有意义了,我一定要带着家人去看看。”看完美篇,我发现石治忠的眼眶湿润了。老石告诉我,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毕业后,定居上海,这两年有了小孩,老伴去上海帮忙照看。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小儿子,8年前,老石将小儿子送到部队,目前驻守青海。“儿子在部队表现不错,已经是士官了。”说起当兵的儿子,老兵石治忠显得无比自豪。“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啊!”我给石治忠竖起了大拇指。

1996年,石治忠曾带着妻子返回新疆,走过一段自己战斗过的天山公路。近几年来,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带着家人重走天山路。虽然家人常年难得团聚,但是石治忠想,一定要克服困难,实现这个心愿。他把重走天山路,当作一次家人接受革命教育的机会。而这一次得知独库公路博物馆建成并开馆,石治忠了却心愿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工作之余,老石喜欢读书。最近看到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十八部长篇小说《暂坐》发表,石治忠非常认同作家的观点——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暂坐”。他认为,每个人“暂坐”过程当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修路。以他为例,年轻的时候,参与修筑伟大的天山公路,那是实实在在造福一方群众的路;如今在杨凌,种树育苗,绿化环境,同样是在修路——修自己的心路,也是在修造福子孙后代的路。

老石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望着郁郁葱葱,一眼看不到边的苗木基地,我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路,不光在脚下,还在心里。(作者:李俊辉)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