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打好“组合拳”,绘就新画卷!榆林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全面升级

2023-08-18 15:59:02   

今年以来,榆林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打好巩固衔接振兴“组合拳”,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全面升级。

稳基础促增收——念好产业就业“两业经”

壮大产业促提升,深入推进“4+X”主导特色产业,实施4个百亿级和5个十亿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将35万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条上。

投放小额信贷3287户1.65亿元,落实发展庭院经济资金8348.44万元,实施项目258个。

稳岗就业促增收,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持续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鼓励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2万人。

建机制固成果——唱好巩固提升“协奏曲”

建立完善常态化督帮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定期深入县市区、乡镇和村组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整改。将督帮结果作为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提醒。

建立推行清单化排查机制,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和用电保障问题大排查,建立清单,量化评分,评比结果在全市季度点评会上进行通报,排名靠后的县市区表态发言。

建立健全长效化整改机制,一体推进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对当下能够整改到位的立行立改;需要全年推进的,明确阶段性目标、具体时限和详细措施,稳步推进落实。对县市区整改情况进行月调度、月通报、月打分,作为全市月推进、季点评打分的重要依据,年终纳入市级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抓监测重帮扶——织密返贫致贫“防护网”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定发放政策“明白纸”,大力推行“一键申报”,畅通农户自主申报渠道,480余户农户通过手机自主申报困难。

健全联席会商机制,市级相关行业部门定期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乡村振兴部门依据行业部门反馈信息,及时向县市区下发风险预警提示函,今年以来共下发预警信息6期4.8万余条。

强化帮扶措施落地,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落实产业奖补(庭院经济)项目资金1.4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72亿元,探索推行防贫保险、基金等措施,助力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实行风险消除“一项否决”负面清单制度,截至目前,全市50%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盯重点攻难点——跑出区域发展“加速度”

推动省级重点县高质量发展,定期召开省级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政策落实推进会,梳理形成市级行业部门倾斜政策清单,市级财政向佳县、清涧、子洲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每县倾斜支持1000万元。

推动重点帮扶镇村加快发展,制定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加快发展实施意见,推出8条硬措施,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加快发展,市级配套投入衔接资金1520万元。

推动移民安置区产业帮扶持续提升,落实市级衔接补助资金5000万元,支持后扶项目30余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强管理促落实——下好项目资金“提质棋”

严把项目入口关,聚焦重点人群、重点任务、程序规范,提前谋划建好项目库,坚持衔接资金项目全部从项目库中选择,避免“资金等项目”。

严把项目审核关,建立市级部门联审机制,全力提升项目安排精准性。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3次项目库三方联审,2023年储备项目6481个,预算投资59.04亿元。

严把项目进度关,提前确定“盘子”,提前落实资金,加强跟踪督办,推动项目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建设早完工、绩效早实现。2023年落实中省市县衔接资金23.68亿元,其中市级9亿元。

严把资产管理关,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预警监测,推动扶贫资产管理抓细抓实。

严把项目监管关,建立完善重点监督+日常监管+联合督查工作机制,强化奖惩激励,确保衔接资金项目使用效益最大化。

补短板扬优势——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

聚力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农村破损公路升级改造400公里,通自然村硬化道路1117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188公里,改造危桥12座。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改造625户,完成抗震改造任务30户。投资9819.05万元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24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7.2%,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9.3%。

紧盯人居环境强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新建卫生厕所671座,完成改厕6384座,完成9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打造29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实施100个村绿化美化。

突出示范引领抓创建,启动172个村“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任务,实施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创建工程,投资8.26亿元建设示范镇50个、示范村236个。落实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郝家桥、高西沟等6个村建设乡村振兴楷模。

聚焦乡村治理提效能,持续深化智慧社区提速扩面行动,打造33个智慧社区,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五长”模式,聚力解决基层末端治理不精细等问题。

持续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做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来源:榆林发布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