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西安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到凤翔开展传统乡贤文化调研工作

2023-08-23 09:02:13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凤翔历史文化悠久,历代乡贤辈出。2023816日西安理工大学“乡贤润乡梓,聚力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开展传统乡贤文化调研工作。

 

凤翔区 

热烈的夏日,草木正葱茏,实践队一行首先走进了默斋故里——大塬村。张杰,字立夫,号默斋,明朝陕西凤翔府郑原里(今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大塬村)人,关学传承人之一,民间称“五经爷”、“五经先生”。以默斋先生座右铭“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命名的“进学园”广场有不少人在张杰像前驻足。来到村委会,在冯忠虎书记的讲解下,走进村里新修的默斋祠,深入了解这位发展了经学致用的关学思想,秉持着“知行合一、身心双修”的原则,以“涵养用敬进学致知”为座右铭的默斋先生——张杰。

 

张杰3张杰4 

随后,实践队一行走进了城关镇高王寺村郑崇明的家中进行了访谈,在翻阅族谱中不断挖掘其先祖郑士范的史料。郑士范 (17951873),字伯法,号冶亭,是清代后期关学大儒,他在学术上好学深思,著述不倦,著作有印江、安化、贵筑、平越诸志,《春秋传注约编》、《三礼表》、《朱子年谱》、《许鲁斋年谱》、《朱子约编》各若干卷,郑士范为官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疾苦;学术上好学深思,著述不倦;教育上兴办学校,编注教材、奖掖后进。同时他还是清代后期陕西著名的理学家之一,其生平传记被收录于《关学编续编》。光绪年间,入祀凤翔乡贤祠。

郑士范2郑士范3 

凤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鲁立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并介绍联系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二十六代嫡孙张仁久。随后,实践队一行到凤翔区城关东大街,对张载后人张仁久进行了访谈,参观了凤翔张载祠,深刻领悟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境界。

人大1

(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鲁立进行访谈)

张载2 

(与张载后人 张仁久进行访谈)



张载4 

后,实践队员伴随着夏日蝉鸣的夕阳来到陈村镇陈村小学前。张舜典,字心虞,号鸡山,凤翔县陈村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著作有《致曲言》、《明德集》二卷以及后世辑文集《鸡山语要》,被称为关学集大成者张杰、张舜典以学问著称,均为明代“关学”大儒,凤翔人称“二张”。在鸡山祠旧址前张舜典后人张宏绪介绍了先祖鸡山先生的事迹和遗存情况。张舜典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中传统乡贤文化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22XZX010”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关中乡贤文化是关中地区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是对关中地区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利用暑期调研、整理、收集凤翔区传统乡贤文化资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其现代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能够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引领乡村文明风尚,造福社会一方,促进乡土文化建设。(寇祎 蒋晨旺)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周俊鹏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