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 以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3-08-29 16:31:19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和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数字农业涉及到农业整体产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这些技术正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有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有单品种大数据、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

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 以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中国家学员来参观学习我国农业机械化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看到,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有重要基础保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我国多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明显,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面临主观层面的阻碍。让村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机械化,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气候、地形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农业集约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依然面临较大阻碍。南方有一些地区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又缺少劳动力,致使大片果林荒废,果实无人采摘。

三是农业机械化装备体系结构不合理,低端机械设备占比过高,智能化机械设备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

四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行业整体起步较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滞后,无法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促进作用。有不少现代化农业企业反映,他们在很多机械设备上需要靠进口,高成本会制约企业发展。

五是我国农田“宜机化”短板明显。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山区面积占比超过50%。山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制约了全国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首先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许多国家机械化发展历程也表明,机耕道建设和地块整合是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新兴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基本支撑。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在乡村振兴中,通过机械化生产体系的构建,更好地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耦合关系,有效改革传统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并进一步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改善农业生产面貌,构建新型农村生态文明循环体系。

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极大地提升农村劳动力水平。我国农村逐渐步入老年化时期,解放劳动力显得尤其重要。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水平,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能够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保障粮食稳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农民传统生产理念,具有实际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形式上的变革,更是经济体系多元融合,确保农业经济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同步发展,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这些方面而言,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两个基本支撑条件。

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对农业机械设备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深层次融合背景下,农业生产实现革命性突破。我们应该认识到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用科技改变农业,既要紧盯“卡脖子”问题,又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在国际上弯道超车的发力点;同时更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让农民逐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从相信科技到依靠科技的态度转变,让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和数字化发展,更有效地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来源:光明网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