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4 14:09:45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展示榆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成就,即日起,农业科技报社联合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特别策划“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专题,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调研,全面发掘各地在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酸枣,在清涧县的山野崖畔间随处可见。
随着酸枣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市场价值也随之不断攀高,酸枣产业迎来新机遇。面对市场机遇,清涧县决定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并发挥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逐步形成酸枣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让酸枣产业成为该县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陕西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武锐说,自在清涧建厂以来,大力发展酸枣种植和酸枣深加工产业,以订单模式全程服务酸枣种植户,让农户不用担心酸枣销路。同时,企业引进酸枣汁、酸枣仁等精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高酸枣产业的附加值。
近年来,清涧县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调研、外出考察、专家论证,最终提出“千户万亩”计划,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辐射周边”的原则,最先在宽州镇上刘家川村的山山峁峁上栽种酸枣树苗,后连同鲍家沟、呼家岔集中连片打造出1000亩酸枣示范基地,使小酸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为推动酸枣产业发展走深走实,2022年,清涧县出台《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工程措施补助和栽植补助。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出台,调动了农民发展酸枣产业的积极性,拓展了发展的“宽度”,以新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红枣之乡”,清涧县缘何又加大力气发展酸枣产业?原来,这是清涧县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红枣产业不景气,红枣地成片撂荒。而且酸枣种植不成规模,采收难度大。为探索产业振兴发展的新出路,清涧县通过红枣嫁接酸枣这一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红枣价值,同时改善了野生酸枣生长的弊端。
嫁接后的清涧酸枣颗大粒圆、酸甜适口、出仁率高,而且受天气影响较小、产量高、价格高、销路好。“去年酸枣价格很‘疯狂’,一斤酸枣涨到了24元,有些村民收到了丰厚的回报,这让周边枣农开始纷纷效仿,同时在政府的带领下,枣农开始标准化种植酸枣。”武锐说。
2022年,清涧县完成酸枣栽培面积4720亩,其中,“千户万亩”计划新栽示范完成3120亩,嫁接试验1600亩,大山野果摇身一变,成了带领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为了更大发挥酸枣的价值,2022年,清涧县引进陕西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基地+农户+公司+产地加工+销售与研发”的经营模式,致力破解酸枣产业发展瓶颈,延伸产业链条。同时,活用“三变改革”模式流转土地,以“土地入股、劳力参股”的方式向村民分红。并收购枣农酸枣,打开枣农销路,确保农民利益。
“去年,我们收购农户酸枣1820吨,兑付收购金额3960万元,并为周边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7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300多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武锐说,今年,我们打算利用2条生产线对酸枣进行精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再带动全县新建酸枣繁育基地6000亩,真正把小酸枣做成大产业。
“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这是元代诗人陈宜甫对酸枣景色的生动描写,也是清涧酸枣产业向纵深铺开、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从优质种质资源选育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再到产销加一体化发展、多元化酸枣产品研发,清涧小小酸枣正走出深山,加速“破圈”生长,全力擦亮“清涧酸枣”金字招牌。
农业科技报乡村振兴报道组:耿苏强 谷幸 梁小波 符金壮 李煜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