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范小勇—驻村情

宝鸡市体育局驻陈仓区拓石镇九峰村第一书记 范小勇

2023-09-05 11:41:47   

4年零105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驻村期间经历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验收、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和乡村振兴等诸多重点工作,回想起来,往事的一幕幕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组成了我难以忘怀的驻村经历。

20230905114715982-25-cef13.png_scale_.png

篇一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我有幸成为了千千万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员,深入山区驻村帮扶,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村第一书记。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群众物质生活上的脱贫,更是思想精神上的脱贫。2023年6月29日,村党支部书记在庆七一表彰大会上,用一大段篇幅对我驻村期间的工作进行了赞扬,当时心情算不上太激动。然而,7月13日,村委会大门口,乡亲们和村干部送我下山时,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尤其是一组秦应生“哑巴”和两个上初中的女儿,着实让我的眼眶湿润了,殊不知“哑巴”是用“心”说话的。我没有为困难群众作出惊天动地的功勋,但我是农村出身、农民的后人和兄弟,还算知悉农村思想和农民意识,所以我就在想:能让地地道道的朴实的几百户村民发自肺腑地、真挚地说出来“感谢党、感谢每一位驻村干部”的话语时,可想而知基层干部要克服多少困难,跑多少路做多少工作,我承认我也激动了,我对我今后将要面对的新的工作岗位有了强烈的融合冲动,淳朴的大山总是饱含厚厚的力量。

20230905114715595-58-c11ce.png

篇二

九峰村位于拓石镇东北部,距离拓石镇25公里,由原7个行政村合并而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17户1152人,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2名,收入来源以种植花椒、柴胡及外出务工为主。

20230905114715530-58-f2b1c.png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路宽了,路灯亮了,发展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我们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希望能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村民秦林科激动地说。

20230905114717257-53-3d95f.png_scale_.png

以身作则,建强村党组织。坚持用党建引领人。乡村美不美,关键在支部。按照“强组织、转方式、兴产业、促发展、共致富”的工作思路,始终扭住抓班子带队伍这个关键,持续激发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内生动力,带动党员群众动起来、干起来。筹措资金10万元,先后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灯光体育球场等12个办公和服务场所。完善软硬件空调、办公桌椅、制度牌等硬件设施。驻村以来培养和发展男、女党员各1名。去年三月面对宝鸡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迅速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开展“三亮三比三争”活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第一书记,带领2名工作队员,坚持做到“吃住在村”,协助村“两委”开展入户走访宣传、调查、摸排、设岗、物资筹备、消毒消杀等工作,逐户上门排摸外地返乡人员,并宣传新冠病毒防控相关知识,让群众消除恐慌感,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20230905114716744-73-0ca47.png_scale_.png

发展产业,推进强村富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23年全村种植柴胡1500亩、花椒1200亩、核桃500亩。生猪存栏150头,肉牛存栏120头,奶山羊存栏230只,家禽200羽,中华蜂364箱。发挥帮扶干部优势,群众销售农产品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立足地域气候优势,提出了20亩五味子产业园建设方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通过产业带动、支持创业等方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队伍。截止2023年3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棒球、田间管理、养殖培训4批次85人。安置公益性岗位3人,帮助其在村内就业,使他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

20230905114734442-58-fa8c5.png_scale_.png

形成合力,提升治理水平。坚持用活动凝聚人,以开展“一强六好四美”红旗村创建为契机,按季度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树立文明乡风等宣传活动,每年受教育人员达1000余人次。紧紧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村为群众教授广场舞、健身操,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捐赠健身器材8套、乒乓球台2个、篮球架1副,组建广场舞队1支、文艺团队2支。定期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在全村形成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社会发展正能量得到进一步彰显。

20230905114733828-45-e721c.png_scale_.png

扎根基层,为民办事服务。坚持用服务温暖人,设立“党员示范岗”,将村级日常业务归纳为“直接办理、委托代办、协助办理”三种情形,力求做到“一站式服务”,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雨伞、老花镜、充电宝,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22年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73万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建成进村路桥涵一座、安装防护栏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新修挡墙400米、修复和拓宽路面480米。持续发动群众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确定每周二为“大扫除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带头参加,组织群众拾捡白色垃圾,清理废旧水渠,清除卫生死角,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在村口路边建成绿化带,种花栽树面积1亩多。2021年,防汛防滑工作中动员党员干部150人次,清理塌方路段6处,管养通村公路7条37公里。

20230905114733687-76-b0d06.png_scale_.png

篇三

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单位通知报名驻村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矛盾,像我这个年龄,半路转业的不清楚到底该不该出这种“风头”。源于内心深处对大山的那份热爱,我决定报名驻村。2019年4月,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打起背包,踏上了九峰山这片并不太熟悉的土地,在这里度过了充实的4年光景。曾经的转业军人,没有了对地方工作的恐慌,没有了最初的青涩,逐步融合融入,直面负责、担当,收获了人生难能可贵的一段旅程;4年,收获了幸福,有了人生转折的价值,有了爱人从新疆到内地的理解和支持。

20230905114733823-92-f67d9.png_scale_.png

感谢在这里的驻村经历。初到九峰,有许多的不适应:不习惯这里的饮食,不习惯这里的工作……每每不得不与村民打交道时,内心或多或少有一点为难。村民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庭院的卫生状况,对于从事27年部队工作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老乡们的淳朴、善良,让我越发觉得有信心、有干劲。每一次的入户走访,我都能愉快的面对。除了完成手头的工作,更多的是与老乡拉家常,老乡们对我更是热情和支持。

每天要面对的工作很繁琐、很细碎,倔强的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与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一户一户耐心地解释,动员,发放物资;冒着风雨,协助村民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刚买了新车的我,虽然有十几年的部队驾照,但走山路还是担心车技不过硬,坚持开车100多公里准时到岗上班;看到山里的孩子学习条件艰苦,我拿出300元进行资助……那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记录我驻村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努力。4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镇村和体育局领导给予我很多关怀和支持。在我看来,自己做的微不足道,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20230905114732650-30-78d22.png

2023年6月29日,正式接到要离开的通知,心里一下子空了。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难过,更有不舍。身边的朋友、同事、战友跟我道别时,那不争气的眼泪在眼眶里转圈,我硬是忍着没让它流下来。每当离开时,才更懂得珍惜。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感谢在这里经历的每一件事!

到了再出发的时候,收拾起行囊,大声喊一句:“您好,未来”!

昨日军情传山居,

移防换营动风雷。

脱贫攻坚已克难,

乡村振兴再战起。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颉魁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