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09:34:01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社保经办领域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社保经办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迈上新台阶。
9月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司法部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条例》有关情况,并就人民群众关心的如何维护社保基金安全、怎样扩大社保覆盖面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织密社保基金安全防线
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安全”是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底线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为防范社会保险基金跑冒滴漏,《条例》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管理、明确用人单位和个人责任三方面做出规定。
首先,在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方面,《条例》规定,“对涉嫌丧失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后继续享受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调查核实。经调查确认不符合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的,停止发放待遇。”“个人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回;难以一次性退回的,可以签订还款协议分期退回,也可以从其后续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或者个人账户余额中抵扣。”
其次,在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管理方面,《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基金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社会保险登记和待遇享受等情况核查处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在明确用人单位和个人责任方面,《条例》要求个人出现国家规定的停止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形,用人单位、待遇享受人员或者其亲属应当自相关情形发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便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掌握待遇领取人的状况,及时核实并停发待遇。
聚焦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难题
就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组织尚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工伤保险方面,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加快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步伐。
据了解,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从去年7月1日启动实施,第一批试点企业包括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7家平台企业,在全国7个省市开展。试点一年多来,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截至今年7月底,7家平台企业在7个省市已覆盖615万人,相关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结合《条例》的贯彻实施,该负责人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今年起将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依法履行参保缴费义务、维护自身社会保险合法权益的意识。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如何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经办服务呢?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医保局将采取三方面措施。
首先,将进一步完善医保政务服务清单。前期,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了28项医保常用业务的服务标准,实现了办事环节和办结时限的规范统一。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深化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清单和操作规范,推进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积极推进实现医保服务“同城通办”。
其次,在全面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方面,《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事务,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渠道办理。国家医保局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医保经办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加快推进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提升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
第三,《条例》规定应当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国家医保局将加快推进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推动服务下沉,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积极将医保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甚至是村(社区)来办理,方便群众“身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