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关于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你知道多少?

2023-09-11 09:36:59   

9月8日,全国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现场会在惠民县举行。惠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惠民县姜楼镇小宋村北侧近徒骇河公路沿线农田周边发现黄顶菊入侵情况,据实地调查测算,区域发生面积超过100 亩。目前,黄顶菊发生区域已建立生物替代修复区、化学防控治理区、生态阻断拦截区、物理防除区和农业措施控制区。

undefined

惠民县黄顶菊入侵情况

什么是黄顶菊?危害程度有多大?又应该怎样防治?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菊科,黄顶菊属,一年生草本,C4 植物,先后于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3年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2023年被列入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发布的《黄顶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到,黄顶菊植株高5~250cm,具主根。茎直立,茎直径可达1.5cm,茎具数条纵沟槽;茎下部木质,常带紫色,无毛或被微绒毛。叶有短柄,交互对生,长圆状矩圆形,叶片基生三出脉,脉纹上面较凹,背面较凸,无毛或密被短柔毛;叶片边缘具锯齿或刺状锯齿。头状花序紧密积聚在主枝及分枝顶端,呈平顶形伞房状或蝎尾状圆锥花序,花黄色,小花总苞片 2~5 枚,苞片卵状椭圆形,内凹,先端圆或钝;外苞片小,1~2枚,长椭圆状披针形,舌状花长圆形,管状花冠筒不显著。瘦果黑色,稍扁,倒披针形或近棒状,无冠毛。种子单生,与果实同形,横切面椭圆形,周边纵棱可见;胚直立、乳白色、无胚乳。

黄顶菊各部分组织形态特征及危害状。

a.单株 b.群落 c.叶 d.花序 e.种子 f.茎上部花枝 g.茎 h.根i+j.黄顶菊危害状(受访者供图)

黄顶菊在北方4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均可以出苗,5~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8月中下旬至11月为种子成熟期,黄顶菊种子体积较小,结实量大,能够凭借气流、水流及交通工具的携带扩散定殖。黄顶菊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与作物或本地植物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资源,对入侵地农业生产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黄顶菊环境适应性强,常生于农田、果园、苗圃、林地和湿地等生境,堤坡、河渠、公路两侧、村庄周围、建筑工地、废弃厂矿、港湾及码头等地扩散多发。

那么,若在农田发现黄顶菊,应该怎样防治?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殿林介绍,4——9月是黄顶菊防控的关键时期。在黄顶菊危害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区域,进行定点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发生及扩散蔓延趋势,进行黄顶菊早期监测预警,构建防控阻截带,防范黄顶菊传播扩散。

根据黄顶菊发生生境及危害程度,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态及农艺措施,减少黄顶菊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黄顶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中显示:

(一)农艺措施

——深耕。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对农田清理,并进行20厘米以上深翻,可减少土壤中黄顶菊种子出苗率。

——水肥管理。通过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等措施,提升作物抗性和竞争能力。

——覆盖栽培。对于农田、果园等生境,可采用覆盖植物、秸秆或覆盖黑色地膜遮光,降低黄顶菊出苗率。

(二)物理防治

对小面积零散分布的黄顶菊应及时铲除或连根拔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拾尽根茬后焚烧,做到斩草除根。还应进行持续监测,直至2年内不再发现黄顶菊为止。

(三)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应根据黄顶菊发生生境、危害程度和除草剂的持效期等特点,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作物田黄顶菊的化学防治,可在作物播后苗期,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药后出苗的黄顶菊采用定向茎叶喷雾处理。针对不同作物和生境,推荐使用的除草剂如下:

——玉米田。播后苗前可用每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2~4.0g,兑水40~50L,进行土壤均匀喷雾处理;黄顶菊苗后2~5叶期可每亩用80%唑嘧磺草胺1.6~3g,或4%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5~100mL,或480g/L灭草松水剂150~200mL,或 40%硝磺草酮悬浮剂20~25mL,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5~6mL,或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80~90mL,兑水20~30L进行茎叶均匀喷雾处理,黄顶菊叶龄大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大豆、花生田。大豆田每亩可用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5~5.0g,花生田每亩可用26%恶草酮乳油100~150mL,大豆、花生田每亩可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8g,兑水40~50L,土壤均匀喷雾处理。茎叶处理每亩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50~80mL,或480克/升灭草松水剂150~200mL,或21.4%三氟羧草醚水剂112~150mL,或10%乙羧氟草醚乳油40~60mL,兑水20~30L,茎叶均匀喷雾。

——棉田。播后苗前处理每亩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8g,兑水40~50L,土壤均匀喷雾处理。茎叶处理每亩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40~60mL,兑水20~30L,定向喷雾。

——非农田。每亩用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50mL加480g/L灭草松水剂150mL,或每亩用10%草甘磷水剂1000mL,兑水40-50L,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四)生态修复

根据黄顶菊发生的生境,选择适宜的植物或植物组合。如紫花苜蓿、鸭茅、苏丹草、向日葵、高丹草、小冠花、籽粒苋、柳枝稷、紫穗槐、荆条等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杨殿林说,采用控肥、刈割和生物替代措施对黄顶菊进行生态调控,是黄顶菊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可以实现对黄顶菊的有效控制。

农田:高丹草+鸭茅混种替代控制黄顶菊技术模式

荒地:种植灰绿藜替代控制黄顶菊技术模式

果园:冬牧70黑麦+三叶草混种替代控制黄顶菊技术模式

路边:沟坡种植小冠花替代控制黄顶菊技术模式

荒地:种植沙打旺替代控制黄顶菊技术模式(受访者供图)

防治黄顶菊,还有什么注意事项?《黄顶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提到:

物理防治应“铲草除根”,并持续监测,连续2年内不再出现黄顶菊定植为止。

人工挖除的黄顶菊植株,尤其是带有花果实种子的植株,不得随意堆放和调运,应采取粉碎、深埋等无害化方式处理,防止传播扩散。

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无风天气进行,避免产生漂移药害;在施药区设置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

对采取各种措施清理后的区域应该加强监测,发现再次萌生黄顶菊植株时,及时连根拔除。

来源:农村大众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