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12:20:48
(岳艳 全媒体记者 陈小文)9月14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武毅就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情况向媒体作一通报。
据李武毅介绍,关中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则是以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对关中文化本体及孕育发展关中文化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最终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将利用3年时间,由蒲城县、大荔县先行先试,统筹改革与创建,坚持项目支撑、机制创新、点面结合、全域创建,打造“一核三廊六区一库”的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新格局。
“一核”:以黄河文化生态保护为核心,把渭南打造成体验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三廊”:一是依托沿黄公路渭南段,建设以党家村、司马迁祠、洽川湿地、丰图义仓、华山、潼关古城等为核心的黄河流域文化生态廊道;二是大力发展沿秦岭北麓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强化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4个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传播,建设秦岭北麓文化生态廊道;三是利用渭南境内华阴市、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韩城市的魏长城遗址和秦长城遗址,建设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撑的长城历史文化廊道。
“六区”:一是建设阿宫腔、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合阳跳戏、同州梆子、渭南碗碗腔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的戏曲生态核心保护区;二是以华县皮影雕刻、蒲城土织布、临渭草编、富平石刻、澄城尧头陶瓷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所在地的非遗生态核心保护区;三是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名人故居所在地的文化遗址生态核心保护区;四是以富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永丰革命烈士陵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生态核心保护区;五是少华山森林公园、洽川湿地公园、A级旅游景区等组成的自然生态核心保护区;六是以富平、蒲城、合阳、临渭4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核心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库”:结合渭南独特的“两河一山”自然地理标识和“华夏文明之根”历史文化标识,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书院、民间传说、古代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目录、传统戏曲剧目剧本、红色文化资源等10个两河一山”特色文化数据库。
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渭南市贯彻落实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举措的渭南实践,又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探索,更是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渭南段建设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