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南雁”访“北雁” 话产业谋发展

2023-09-22 20:46:2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在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顺利举行。

就在9月20日下午,贵州、陕西两地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座谈交流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掀起“头脑风暴”

座谈交流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有关负责人,以及贵州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一期)专题培训班的160名学员,加上特邀的农高会上首次亮相的陕西榆阳区14名“头雁”代表和贵州参展“头雁”代表悉数到场,大家围桌而坐,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新型的经营理念,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订单式合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我认为,我们参加‘头雁’培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我就是想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榆阳首批“头雁”学员班园园,话语朴实却触动人心。

“在‘头雁’导师刘学波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帮助下,我们研发生产出低盐、低糖低盐南瓜子、南瓜粉等南瓜系列大健康新产品。‘头雁’,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经过‘头雁’培育,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联农带农和品牌建设上还做得不够完美,今后要在南瓜品种选育、关键生产技术,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点,倾心讲好‘一个南瓜的故事’,切实做好带头示范工作,做产业振兴的‘头雁’。”榆阳首批“头雁”学员申雅君如是说。

“这场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作为贵州2022年“头雁”培育中参加交流的唯一代表,我倍感荣幸!”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凯告诉记者,榆阳“头雁”代表班园园、申亚君等人的发言,可谓是“头脑风暴”,让他很有启发。今后,自己要在带动能力和品牌建设方面加把劲,将企业建设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金刺梨种植、加工和贸易的领先企业。同时,他也希望刚入学参加座谈交流的160名新学弟学妹,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好好学习,用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大的专家教授资源,将自己的企业做精、做好、做大、做强!

遵义市飞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张晓飞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回到家乡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并于2019年4月成立了合作社。基地里,除了越冬种植羊肚菌外,还在夏天培育马桑菌、平菇、灵芝等品种。一开始,自己也走过弯路,才深刻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现在有了榆阳区“头雁”当老师,觉得有了这个“智库”,往后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

现场互动积极,气氛融洽。一场座谈会,成了“诸葛亮会”“头脑风暴会”。

产业“同频共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校地合作开启了“新范式”。

9月19日,“头雁”专题展在农高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头雁”的“千万工程”实践。20名榆阳“头雁”带着各自展品集中亮相农高会,打响“头雁”名号,颇受各界好评。

座谈会上,受邀的榆阳区“头雁”学员、“沙盖妹”张红春,在座谈交流会上发言时直抒胸臆:“贵州的老干妈,是我的榜样,我想把厂子做成像老干妈一样的企业,让更多的人吃上榆林特有的沙盖菜。”

“我要向‘沙盖妹’‘思想者’‘葡萄哥’‘领头杨’‘杂粮王’‘带头强’‘干炉姐’‘西梅李’等榆阳‘头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联农带农富农的带动能力,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在适应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当好名副其实的贵州‘头雁’!”旁边的贵州“头雁”、贵州银尚森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韦祖刚,马上接过了话茬。

贵州“头雁”、志博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松柏发言中表示,参加了“头雁”培育,不但感受到了陕西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而且还遇到了理想中的“中国合伙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推出的“理论教学+返岗调研+成果答辩”“三段式”培训,既“通天线”又“接地气”,回去后要学以致用,实现“头雁”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座谈会结束后,陕黔“头雁”依依惜别,继续“话产业、谋发展”,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南雁”访“北雁”,产业共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座谈中大家积极发言,一致认为,因产业生,为产业谋,促产业兴,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这才是“头雁”的应有之义。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