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河南洛阳偃师区缑氏镇人大:三次集中视察托起一个“葡萄产业”

2023-09-23 08:19:45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站在河南偃师景山之巅南望,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地,挂满果实,一派丰收景象。近日,走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李庄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充满葡萄香味的甜蜜气息扑鼻而来,一串串葡萄如宝石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甜味。

“今年葡萄亩产在4000斤左右,市场也不错,预计一亩地产值在4万元以上,这都多亏了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的三次集中视察!”李庄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李迎高兴地说。

偃师区缑氏镇地质肥沃,土壤含钾量大,光照时间充足,是全国冬季不覆盖栽培的中心地带,发展优质葡萄有着良好的条件,被称为“中国葡萄种植第一镇”。

近年来,偃师区缑氏镇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缑氏镇的土壤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葡萄。”李迎说,随着近年来各地葡萄大面积扩产,各地栽培标准各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直线下降,出现了价低伤农想象,有的农户不得不毁掉葡萄改种其他。

这种现象,引起了缑氏镇人大主席团和驻镇区人大代表孟宏文、曲迅、刘青青、王磊和镇人大代表李迎等人的重视,建议镇人大主席团进一步重视葡萄产业发展,镇人大主席团根据驻镇区人大代表和镇人大代表的建议,先后组织了三次集中视察。

第一次集中视察,打破瓶颈谋发展。2021年,缑氏镇人大主席团首次对葡萄产业发展进行视察。视察后,驻镇区人大代表孟宏文、王磊等代表建议:不断增加葡萄种植品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建议反馈到区人大常委会后,经交办,偃师区农业农村局办理此建议。区农业局高度重视,主动对接中国农科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阳光玫瑰”等新品种,主要销往上海、深圳等地,深受市场欢迎。“今年我们种了阳光玫瑰、夏黑、玫瑰香等6个品种,葡萄品质都很好,供不应求,很多还没采摘就被老客户提前预订了。”葡萄种植专业户郭银龙一脸骄傲。

第二次集中视察,抱团取暖拓市场。2022年,镇人大主席团针对葡萄产业发展组织了第二次集中视察。视察以后,驻镇区人大代表孟宏文、曲迅等代表提出建议:不断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助力农民不断提高种植葡萄收入。对此建议,偃师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引导葡萄种植大户,组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郭银龙的紫玉葡萄专业社联合社就是其中的一家。郭银龙创新经营模式,以紫玉葡萄园为依托,开展游园采摘活动,同时和快递公司合作,采取线上销售、直播带货、销售扶贫等模式,提高了经营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紫玉葡萄专业社联合社入社社员1200户,带动农户近3000户,服务面积达1.8万亩。

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偃师区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发挥本部门职责优势,定期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畅通种植户和省、市、区各级农技专家的联系渠道,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为葡萄种植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第三次视察,政府当好“引路人”。为了使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缑氏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了第三次集中视察。视察以后,驻镇区人大代表刘青青等代表提出建议:搞好好葡萄产业规划,发展好葡萄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迅速落实,制定出台了《偃师区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发展种植户按照每亩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并为农户缴纳葡萄特色保险,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为葡萄产业发展加上“双保险”。

目前,偃师区已形成以缑氏镇为核心,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生产出鲜食葡萄、葡萄酒、葡萄醋等多元化产品。仅缑氏镇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总产值达3亿多元,组建葡萄酒厂2个,年加工葡萄酒3000吨,带动当地6000多户农户从事葡萄相关行业。

通讯员:刘伟平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祎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