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定边盐场三五九旅打盐遗址:昔日“红色盐场”今日“疗养基地”

2023-10-12 10:38:48   

10月的定边盐湖,在蓝天白云和日光的照映下色彩斑斓,从空中俯瞰,仿佛大自然的“眼影盘”,“定边盐场三五九旅打盐遗址”几个大字,吸引着不少游客打卡拍照。

10月9日,“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网络主题陕西篇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榆林市定边盐场三五九旅打盐遗址和三五九旅窑洞遗址。

“说起八路军三五九旅,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其实在1940年去南泥湾之前,三五九旅就是在这里打盐自救,利用食盐换回国统区粮食、布匹、器械、药品等物资,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盐税收入。”导游说。

“大家眼前看到的就是明长城,又称‘边墙’,这一百多孔高2.5米、宽2.5米、进深4米的窑洞就是‘三五九旅’打盐时留下的。”导游指着400多米长的明长城讲解道。1940年秋,八路军1201师三五九旅四支队及该旅八团的一个连,共两千余人奉命北上,从延水关出发经瓦窑堡、延川、宁条梁等地先后到达今定边县盐场堡镇。战士们在花马池东北的明代长城上挖修了175孔窑洞,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扎下营盘,开展打盐自救,拉开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序幕。

走进位于定边县盐场堡镇的三五九旅红色文化展馆,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题字:“不怕困难”“埋头苦干”。“定边产盐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昌于盛唐,盛于明清。”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陕西省唯一的盐湖,定边盐湖有浓厚的红色底蕴,为革命时期的边区建设、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定边盐场工业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重在保护传承赓续红色基因。解说员介绍,在修缮恢复三五九旅打盐盐田、三五九旅拦洪坝、三五九旅打盐住宿遗址等工作的基础上,将把定边盐湖旅游打造成红色旅游,以体验漂浮、古镇风情、运动休闲、疗养保健为一体,充分利用好工业遗产,积极发展红色培训教育工作,使定边盐湖发展成为陕西的疗养保健基地、红色教育基地。

来源:中国网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