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 14:29:07 陈泊菡
近年来,榆林合力公司坚持优布局、强链条、育龙头、建基地、创品牌的总体思路, 以市场化、专业化、工业化为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生态、农产资源优势,精准发力,推动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提质,整合榆林地区资源禀赋, 推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融通的转变, 使陕北地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为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添薪蓄力,充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活力,探索出一条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产增效,激活“人”“地”“钱”闲置资源
榆林合力公司以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积极开拓矿业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业务,将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产业深度相结合,在完成煤矿土地复垦和开发式治理的同时又打造了自有标准化种植基地,与基础类产业帮扶项目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连接起“清涧红枣”“子州黄芪”“佳县甜叶菊”三大特色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在黄土高原田间地头绘就一幅幅绿了青山富了民的乡村振兴新“丰”景。
在清涧和子州,榆林合力公司经过多方市场调研论证,先后在北国枣业公司、天芪生物公司厂区闲置空地上建设起红枣种植示范基地、冬暖式高效日光温室大棚……
在佳县甜叶菊基地,种植户们轻车熟路地除草、松土、盖膜、喷灌,每个步骤都井井有条。精心呵护之下,一株株嫩绿的幼苗挤满了整个田野,满眼的甜叶菊幼苗嫩绿可爱、长势喜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自各帮扶地区项目落地以来,榆林合力公司针对地区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以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周期长短搭配、各项目的产业链和相互配套来布局项目, 以培育兼具一产、二产、三产多元化的产业主体。把强产业、优经济、兴地区作为主导战略,推广“生产+加工+科技”新业态模式,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在红枣、黄芪、甜叶菊上做文章,按照“红枣+N”“黄芪+N”的研发方向,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研发生产红枣发酵果汁、红枣干制品、黄芪馈赠礼盒、天芪日化、甜菊糖苷等100余款产品,致力于成为红枣、黄芪、甜叶菊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要根据陕北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榆林合力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郭佐宁在调研时强调,“我们要持续在精深加工方面继续发力,扩大受众人群,拓展销路,通过项目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农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对榆林合力公司产业布局而言,一产是融合发展的基础,为产业融合提供着立足区域禀赋的优势资源。近年来,榆林合力公司聚力乡村振兴,围绕建强平台、做精产品、惠及群众统筹发力,激活“人”“地”“钱”闲置资源,让一产增效,不断完善“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产业开发经营模式,加强与社会经济实体的市场合作,推广清涧红枣、粉条、子州黄芪、佳县甜叶菊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数字化展销中心,把品牌资源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资源,不断培育延长产业链,多渠道谋发展。
二产升级,挖掘文旅发展新底色
榆林合力公司高度重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工厂化主导促产业,采取“政府+农户+公司+银行”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按照国内领先的标准确定工艺路线,在清涧县投资3.4亿元建成红枣深加工项目;瞄准“做细分市场第一或唯一”的目标,在子洲县投资3.2亿元建成黄芪深加工项目;避免农产品同质化现象,在佳县投资2.17亿元实施甜叶菊提取物产业项目。在公司在强力推进下,持续做强做大二产,让二产获得快速发展。
随着各地同品类农业生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上同质化农产品过多的现象恰好给榆林合力公司布局农产品深加工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走进清涧县北国枣业公司线下直营店,店里的工作人员正在与前来采购的顾客热情交流。作为开在居民家门口的线下直营店,由于工厂直接供货,所以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凭借实惠的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市民。在这里,卖得最紧俏的产品,还要属紫晶枣和酸辣粉等干制休闲食品。
“别看这小小的紫晶枣,做起来可是很有讲究的!”工作人员自信的介绍着,想要生产优质的紫晶枣,最佳收购时间只有短短半个月,正好要在鲜枣刚熟,还未糖化的时候,挑选颜色全红、油亮、饱满、瓷实、致密的枣子,不能早也不能晚,原料枣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生产出成品的品质。有了优质的原材料,接下来就要控制紫晶枣预煮冷却的时间、温度。要把不同地域位置,不同成熟情况,不同大小的枣分开来,多方面全方位评估预煮冷却时间温度,时间过长过短,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成品的口感及品质。完成前两步,才能进入烘烤,期间要注意根据其大小及品质的不同,再加之以经验判断何时升温、何时排湿。“枣子烘烤到肉皮紧缩呈自然褶皱的时候,才可以出烘房。”
精耕细作出口味。在公司对红枣、土豆淀粉、黄芪等原材料亲自把控下,各个项目生产线以其原料纯正、精制精细,口感独特征服了人们的胃口,“陕北滋味”“枣悦”“天芪”“上品耆(芪)”等品牌形象逐渐扬名,走进各大商超店铺。其中“枣悦”两款复合果汁饮料成为全国十四运、陕西省十七运会官方指定果汁, “老陕北枣”成为中国-中亚峰会制定供应产品。
走进北国枣业公司粉条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紧张有序的忙碌景象。为了摆脱传统制法产量制约的难题,北国枣业公司建设的起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线,把“旧把式”与“新气象”糅合在一起,提升制作工艺的品质,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并且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技术优势,将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改为工业化的制芡、制浆、上料、储浆、铺浆、蒸熟等工序,逐步分解工艺流程,力求提质增效,达到工业化标准,顺利解决了传统手工粉条质量参差、成型周期长、产量低的问题。
“我们选取优质土豆淀粉,保证了原料纯正,在料包品质口味上对标海底捞、食族人等优质品牌,配料丰富、口感独特,鲜香爽口,营养美味,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升级工艺和拓展产品市场份额,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相信会在方便速食粉丝赛道跑出独具一格的合力速度。”工作人员自豪的介绍着酸辣粉、花甲粉、西红柿牛腩粉等多种口味组成的方便粉丝矩阵,精致的包装引人驻足。
按照一产是基础、二产是核心、三产促进一二产发展进步的思路,榆林合力公司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精心谱写产业融合发展富民新曲和现代农业发展华美篇章。
三产提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农业高质高效、企业宜居宜业、农户富裕富足是榆林合力公司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根本。
榆林合力公司坚持市场导向,持续增强红枣、黄芪系列产品的品牌效应,规模化种植甜叶菊扩大市场影响力,探索原料采购、培训、电商、就业、种源、仓储及旅游帮扶七大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示范推广与辐射带动,吸纳合作社、农户共同参与,累计收购红枣3000余吨,黄芪、甘草1800余吨,签订各类采购协议600余份,原料采购投入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500人,产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次,就业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枣林撂荒现象减弱,芪农大幅增加,直接促进原料品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同时,榆林合力公司依托地区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主题景区和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干部培训+党性党建教育+研学+企业管理”的红培基地,将红色培训与工业旅游相结合,引导受训干部参观项目工厂;在西安打造榆林合力公司的销售贸易公司,在临潼兵马俑打造超级文创4号馆,打造“线上+线下”立体销售模式,通过旅游带动农特产品销售,争取将游客转化为食客、顾客。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农文旅模式是为了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目的,促成“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激发乡村发展的经济活力,真正助力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
“下一步,榆林合力公司将持续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好乡村振兴的魅力画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榆林合力公司将持续发展“一县一品”,做强红枣、黄芪、甜叶菊等特色产业,加强与社会经济实体的市场合作,把品牌资源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资源。同时,依托红色旅游、干部培训等业务,为当地引进红色培训客流,拉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为其他帮扶项目提供工业旅游引流进行产品销售,丰富公司产业发展结构。
在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项目的探索路途中,榆林合力公司以北国枣业为中心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链,以天芪生物为中心打造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和日化用品产业链,以生物科技为中心打造代糖产品供应商,以合力培训为中心打造集红色培训、技能培训、干部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化培训产业体系,以生态治理为中心打造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先行军,以品源文化为中心打造 合力营销中心和“陕北滋味”特色贸易中心;依托北国枣业、天芪生物、生物科技三个实验平台和黄芪、甜叶菊种植等N个基地的“1+3+N”科研创新平台,有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11个,获得各类专利19项,先后荣获省市级创新奖项8项,红枣功能化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还成功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在壮大现有产业的同时,还未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和人才支撑。在近四年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76亿元,缴纳税款1946.25万元,充分发挥了国有资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停耕耘,不断收获。榆林合力公司“一二三产手挽手”融合发展,立足特色资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加强统筹指挥,持续完善体制机制,让优势得到充分释放。通过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农户“华美转身”、乡村“化蝶起舞”,合力人携手绘就的“蓝图愿景”正走向“现实图景”。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符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