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09:45:25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展示榆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成就,即日起,农业科技报社联合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特别策划“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专题,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调研,全面发掘各地在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神木市万镇镇计划实施三个“酸枣”项目,分别是撂荒枣树嫁接酸枣示范项目、新栽酸枣示范项目以及李家畔酸枣产业技术基地项目。其中,李家畔村以酸枣为抓手,将逐步规范种植、采收、加工,打造酸枣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用优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万镇镇李家畔村酸枣产业技术基地,酸枣树迎风而立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颗颗玲珑可爱的“小绿豆”已经挂上了枝头。“去年李家畔村酸枣种植收益达到5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会破百万。”万镇镇副镇长高平说。
万镇镇地处黄河西岸,是神木市红枣的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野生酸枣的自然生长地。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走多留少”,让红枣树这一70年代的“救命树”,80年代的“摇钱树”逐渐没落成了野生树,枣林闲置、良田荒芜,“枣贱伤农”成为万镇产业发展的短板。
为促进红枣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让酸枣产业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万镇围绕“1336”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红枣嫁接酸枣技术,从外引进新优酸枣品种,既解决了全镇撂荒枣树地的管理,又为延伸红枣产业发展链条提供了新途径。
2021年以来,万镇开展了野生优品酸枣接穗引进和野生品种培育种植,引进河北枣轩果品公司优良酸枣品种,在李家畔村试验种植了1000亩酸枣,通过嫁接改良,酸枣的产量、品质得到提升。“前三年,村上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分红,到第四年起(2024年),种植酸枣收益的32%归村集体所有。预计明年村集体的收入能达到200万元左右。”李家畔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峰说。
之所以发展酸枣产业,除去李家畔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因为酸枣产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向好。酸枣树是我国最古老的野生果树之一,全身都是宝。像酸枣仁,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等功效,是药食同源食品,也是大宗道地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目前国内酸枣仁的年需求量约1万吨,未来3至5年可望达到3万吨,产值可达600亿元以上,酸枣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等到酸枣的产量上来,我们将建设加工厂,深挖酸枣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酸枣产业发展文章,真正让一颗‘小酸枣’成长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李峰说。
李家畔村是万镇镇整合配置资源资产,创新“党建联盟”模式,打造兴镇试点示范的四个行政村之一,目前已与沙坪寺、西豆峪、张家沟形成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村企捆绑发展,实现村村抱团“1+1>2”。
除了发展酸枣产业,李家畔村还种植了1200亩高粱。高粱成熟后,将会送往位于西豆峪村的神木市秦谊酒业有限公司,用于制作高粱酒。“我们的高粱播种都是机械化作业,村民只需要做好日常管理。一经成熟,就直接拉到酒厂里,做成高粱酒,而产出的酒糟我们可以回收回来用于肉牛养殖。”李峰说,今年高粱总产量可达30万斤,按照目前市场价,可增收50万元。
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抓手。李家畔村紧紧抓住酸枣仁产业这个“牛鼻子”,用小小酸枣,给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发展高粱种植产业,更是映红了李家畔村乡村振兴产业路。
“下一步,在做好酸枣、高粱产业发展‘加法’的同时,引进肉牛养殖产业,形成‘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加强村庄自我‘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李峰说。
记者:耿苏强 谷幸 梁小波 符金壮 视频: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