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11:37:43
金秋十月,丰收在望。近日,六安市气象局局长陆太平携同安徽省气象学会评价与发展部部长房艳、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高工、专业服务科科长岳伟、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工程师陈曦一行深入霍邱县扈胡镇调研指导再生稻产业发展。
六安市数管局总工、驻霍邱县扈胡镇乡村振兴专员胡晓俊、扈胡镇党委副书记肖庆红、扈胡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胡传师等陪同调研。
陆太平一行直奔霍邱县再生稻示范区扈胡镇和平村。来到村头,大家看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只见数千亩再生稻如同金黄色的海洋,田里稻子正值成熟期、即将收割期,这丰收的景象和科学的田间管理让大家不禁喜出望外、赞叹不已。
胡晓俊进入田间介绍到,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第一季稻成熟后,只割下稻株三分之二部位的稻穗,留下35一40厘米高度的稻桩,再施肥培育,在原有保留植株高度的基础上,稻桩上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二个月之后成熟。经我们和省农科院研究,我们霍邱淮河一带北纬32°种两季稻子,成本高,收入低,效益差,种一季稻子,良田利用率低,浪费很大。发展再生稻,非常适宜,也是我省最北端唯一能发展再生稻的,再向北就因气候温度就不适宜了。在栽种上,我们从选择合适品种入手,适时提前早播、改善收割设备、加强田间管理、稍加有机肥,避开虫期,减少用药,产量、品质大大提升。今年这个基地头季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再生稻有望亩产可达到300一350公斤,一种两收亩产吨粮,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过去,再生稻收成很低,不大重视。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与安徽农科院合作试验,引进以杨前进为团长的科技特派团队进驻指导帮扶,加大研究开发,成果突出。我们市县乡镇和种粮大户尝到了甜头,积极寻求扩幅增产提值。今年仅扈胡镇就扩面到6万亩,预计可增产1800万斤再生稻米,为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不仅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
肖庆红接着说,我们这个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五省”的优点,即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再生季稻谷米质好、食味佳、更健康,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稳粮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模式。
胡传师谈到,我们这个再生稻米谷粒充实、光泽好、腹白小、品质好、有自然香甜感,是真正的天然绿色稻米,已获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
安徽省气象学会房艳、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岳伟、陈曦一行认真听取情况介绍,深入田间,仔细查看稻子长势,一个稻穗颗粒数、大小、饱满程度、水质、土壤结构、温度湿度、生长气候环境等。房艳指出,优质的农产品需要良好的气候环境,农产品产地气候条件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来此就是获取农产品品质数据、筛选气候品质指标、建立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从科学数据上评定再生稻品质优劣。从近几次现场观察的情况看,你们这个再生稻品质也应该很好。
陆太平指出,发展再生稻,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和效益却双双增加了,有助于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他强调:民以食为天,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有较大的需求。气候品质认证,它就像农产品的“身份证”,农产品品质好不好,消费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可以通过“安徽气候好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这个“身份证”追溯,安全放心。
陆太平介绍,在我安徽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省气象局和相关单位共同积极打造了很多安徽气候好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打造知名品牌、助力安徽省精品农产品发展,极大的助推乡村振兴。
陆太平强调,发展再生稻是当前我们六安市北部稻区破解种粮效益难题、缓解粮经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重要措施。优质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品质特性,优质农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希望省局和专家们进一步指导我市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不断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让粮食这个‘压舱石’更坚实。更期待通过你们的艰辛努力,科学界定再生稻气候品质,为提升再生稻等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增强品牌效应,提升中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做出我们气象部门应有的贡献。
胡晓俊表示,非常感谢省市气象部门在打造优质再生稻产业、指导“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依托省市气象部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促进全镇、全县、全市水稻产业、再生稻产业以及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杜海 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