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渭南市:让“医保惠民服务” 真正落实在“便民”上

2023-10-29 19:54:56    岳艳

20231029195536992-66-ebd64.jpg_scale_.jpg

(岳艳 全媒体记者 陈小文)10月26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医保局局长卢林就渭南市全面推进“医保惠民服务”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

据卢林介绍,近年来,渭南市以《“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健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守牢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为目标,成立了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加强了医保基金监管力量。

同时开展了“两摸底、三规范、两确保”行动,摸清了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医保政策落实、经办业务开展等情况,为推进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

自2019年以来,累计检查医药机构8771家,追回违规基金1.25亿元,行政处罚350.47万元。我们将严厉打击医保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持续净化医保基金运行环境,加强部门联动,落实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制度,构建全方位监管新格局,守牢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为了破解看病贵的问题,把坚持工作的重点放在“利民”上。渭南市出台“十大惠民政策”。一是建立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补齐了门诊保障短板。二是上线运行了“全民健康保”普惠型商业保险,织密织厚了健康保障体系。三是先后7次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城乡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由不足50%提高至70%,群众就医负担大幅减轻。四是门诊慢特病病种由10余种增加至50余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全面落实药耗集采政策,集采药品耗材价格降幅超过50%,群众用上了价格便宜的好药。六是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解决了职工大病后顾之忧。七是取消城乡居民糖尿病、高血压门诊年度起付线,实现报销零门槛。八是将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限额从100元提高到150元,达到全省前列。九是三次优化分级诊疗政策,降低统筹区外住院起付标准,让群众外出就医不用愁。十是出台支持两定机构、中医药发展“双十条”,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发展。以实打实的举措,确保参保群众“小病不用忍、慢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怕”。

政策出台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媒体合作关系,加强对医保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以“五度”(高度、精度、广度、温度、制度)融合为切入,大力开展“六进”(进镇街、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医院和病房)大走访政策宣传活动。我们创新宣传方式,在全省范围内首次依托融媒体平台在抖音直播讲解医保惠民政策,直播期间全平台累计33万人观看,网络直播的及时性、高效性和便捷性得到了网友的点赞。

缓解看病难,把破旧立新的难点放在“便民”上。 围绕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持续加强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医保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百米”。将我市医保网络纳入国家医保平台,顺利融入国家医保一张网;将符合条件的1422家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开通了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及门诊特殊药品联网结算,以医保信息化推动服务便捷化。;将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批准权限下放至县级医保经办机构,避免群众多跑路就近办。以“成熟一批、下沉一批”为原则,深化基层赋能,延伸经办触角。在全市乡镇一级设立医疗保障服务站129个,在村(社区)设立医疗保障服务室2136个,配备专、兼职经办服务人员2421人,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已将医疗救助对象零星报销、城乡居民电子凭证激活、意外伤害调查等20项经办类业务下沉至镇(街道)医疗保障服务站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参保信息变更登记等3项查询类业务下沉至村(社区)医疗保障服务室办理,进一步压缩流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20项经办类下沉事项办理时限缩短均超60%。   

今年,渭南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主城区医保业务“同城通办”,市本级、临渭区、高新区参保人员在主城区任意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可以直接办理异地转诊、异地安置、长住异地人员就医备案、参保关系中断、接续、登记、信息更正以及参保职工慢性病续签等医保业务。实现主城区医保业务门口办、就近办、一次办,为参保群众提供更省心、舒心、贴心、暖心的医保经办服务。

最后卢林表示,下一步,渭南市将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持续加强医保基金安全管理,持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质量,为秦东400余万参保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服务。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渭南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