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12:11:21
干净的农家小院窗明几净,规范化的种殖基地生机勃勃,标准的温室大棚排列有序......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塘坊村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陕南大巴山里的村庄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村民“唱主角” 共建宜居乡村
为让广大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塘坊村一方面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频繁地召开小组会、院落会,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村民意愿,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多方筹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定出“讲科学、重实用、少花钱、多干事”的项目规划总体思路。
“不论是污水管网更新,还是圈厕改建、旧房改造、连户路硬化等项目建设都制定了相应的奖补办法,实行政府奖补一点、农户自筹一点。村民们得知环境整治项目最高能奖补总花费的60%后,都主动加入进来要改善自家居住环境。”塘坊村党支部书记陈东说。
截至目前,全村共实施旧房改造34户,卫生厕所改造120户,拆除破旧圈厕12个,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15个,清理乱堆乱放29处,修建连户路1200米,改造小菜园48个,改造小果园37个、小花园198个,栽植各类苗木3500余株,建设排污管道760米、安装路灯118盏,打造“五美庭院”示范户20户,“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点1个。全村12个村组均已实现垃圾清运及无害化处理、卫生厕所改造、河道清淤全覆盖。
同时,塘坊村还按照“政府管公共,百姓建家园”的理念,建立起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将农户“门前四包”责任与村集体分红挂钩,鼓励农户主动搞好门前屋内环境卫生,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家家户户齐动手,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得以“改头换面”,从前又脏又臭的旱厕变成了干净的卫生间,原来随处可见的柴草堆改成了规整的小菜园,过去遍地走的鸡鸭圈进了篱笆栏,告别了垃圾、污水,拆除了私搭乱建,村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挖掘特色资源 村民吃上“产业饭”
“如今的塘坊村,青砖灰瓦的农宅坐落有致,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景观、色彩斑斓的草木花卉、光彩夺目的墙体画点缀乡间,田园风味浓郁的农家乐里欢声不断。随着村庄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逐步提升,村民们也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铁饭碗’。”赵丹不仅是塘坊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一名干部,见证了近几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依托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建设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环境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近年来,塘坊村紧扣“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集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挖乡村旅游潜力,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让农业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大棚内,春意融融。一排排温室大棚排列整齐,走进其中一座大棚,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敞亮的大棚里,一簇簇平菇,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袋上,村民提着小桶、拿着小刀,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采收,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筐。菌农采收下来的平菇,经过工人分拣,整齐的码放在菌框里,随车销往全国各地,为村民们撑起“致富伞”。
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升级是塘坊村为绿色发展添后劲、乡村建设增活力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该村紧紧围绕广佛镇“一园四带”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高质量项目”推进为抓手,以社会资本投入、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资金入股为发展模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巩固提升现有食用菌、茶园、富硒粮油种植、生态养殖的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据悉,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总资金610.8万元,包括2022年收益42.25万元,其中合作入股8个经营主体,逐渐形成塘坊食用菌、太平坝子富硒粮油、庞老嘿大米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务工就业170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创新基层治理 和美乡村唱响“幸福歌”
近年来,塘坊村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年纪也大了,晚上要是没个路灯,回家真是不方便,这不,昨天刚在微信网格群里反映了一下自家门前的路灯不坏了,今天上午就有维修人员开着吊车上门挨家挨户检查。”居住在塘坊村九组的胡家礼说。
据悉,近年来塘坊村积极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全面落实网格员包联责任,按“就近就便、合理划分、无缝衔接、便民利民、相对稳定”的原则,将全村12个村组划为网格并同步建立微信群,以村班子、小组长、中心户长为主,设立三级网格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人在“网”上走,事在“格”中办。
同时,建立“网格吹哨、各方响应”接诉即办机制,承诺“常规事项当天办结、一般诉求1天解决、复杂事项3天反馈”,实现源头管事、就地解决、闭环管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矛盾问题消化在“苗头”,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此外,塘坊村积极推行“弘扬新民风+积分+自治”管理机制,对遵规守法、勤劳朴实、家风良好、调解邻里纠纷、积极参加“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的家庭和个人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在指定积分超市兑换物品。
陈东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这种机制,让村民们比学赶超,真正‘动’起来,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人翁,营造出让积分记录美德、用积分兑换服务、以行动传递正能量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 柳从民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