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0:02:42
今年以来,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在红枣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推行“种、养、加、研、品、游、销、引、育”举措,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在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发展上“做文章”,为传统红枣产业提档升级开拓新路径。
在红枣种植上下功夫
根据清涧县枣林分布实际,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禀赋特色经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张蓝图干到底,开启了把小红枣做成大产业的探索之路。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后,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决定采取“企业+政府+农户”的收购模式,并建成可储存红枣20000吨的冷库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了红枣不宜长期储存的传统难题,打消了枣农产品滞销的后顾困扰。同时依靠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红利投入,引导种植户科学化、规模化管理,着力提高清涧红枣的原料品质,确保枣农亩产的经济收益可观,重拾了枣农种植信心。
在精深加工上狠发力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势在必行。随着红枣种植不断加速、布局不断完善,不断推动加工、销售、仓储、冷链、运输“五位一体”的标准化红枣加工厂项目建设。引导加工公司在枣色泛白时收购青枣,开展紫晶枣加工;在枣色全红时采摘红枣开展免洗红枣加工,延长红枣销售期,规避阴雨天气裂果带来的损失。同时,加大红枣茶产品开发、有机认证、技术推广、加工和产品销售力度,清涧红枣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实现红枣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有效转变,有力提升红枣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清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在产品销售上做文章
推广“基地+企业”订单模式,鼓励与各类红枣营销主体(加工企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等)以及农户签订红枣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包括红枣交易市场与大型冷库等在内的红枣产业园区,形成集销售、保鲜、仓储、运输和配送为一体的销售模式。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陕北滋味旗舰店,利用电商、微商、网络直播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在科技研发上补弱项
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坚持“企业主体+项目支撑”的工作思路,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链建设等重点环节,建立了红枣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示范基地,为农产品加工、绿色种植、等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企业自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6条国内先进生产线,始终致力于红枣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红枣新品的研发,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认证,与西农大等高校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并成为西农大等高校研究生的实习基地,为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奠定基础。
在品牌建设上搞创新
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为破解当地红枣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痛点”,坚持以“一县一业一龙头”思路和“市级开发平台+县区扶贫项目+产业发展基金”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为引航方向,紧扣清涧以及榆林沿黄各县红枣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大型企业以产业帮扶的形式带动陕北沿黄带红枣产业助航发展。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公司“陕北滋味”“枣悦”“酣醒”等十二个品牌,十大系列50多款产品均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好评。其中“枣悦”饮料成为国家“十四运”官方指定饮品,今年中国-中亚峰会召开期间,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成功入选峰会红枣产品特供企业,清涧红枣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红色旅游上求突破
充分发挥兄弟单位合力培训公司以及清涧“中国红枣之乡”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一流红色旅游胜地。合理利用红枣经济林生态资源,优先发展森林红色旅游产业,启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沿黄自然风光资源优势,结合清涧县民俗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红枣文化,组织举办“红枣文化艺术节”“红枣采摘节”等活动,深入推动沿黄休闲观光、红色旅游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在人才培育上见实效
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探索科教融合的人才发展路线,共同培养适应型、专业型、多面型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聚合资源、搭建平台的职能作用,努力培养红枣产业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并且邀请相关的培训机构,对红枣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支持红枣企业优先聘用本地群众,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预计全年可带动就近就业100余人。
以枣为媒,以枣为路。接下来,陕西榆林合力北国枣业公司将继续聚力打造红枣品牌、讲好红枣故事、塑造红枣品质,带动区域增收,全力以赴,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中国农科新闻网-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符金壮 通讯员 何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