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09:54:24
今年以来,成县坚持把深入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主动作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利益协调渠道、权益保障渠道,不断推进民事直说提质增效、走深走实,架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的“创造力”,搭建了办好民生实事的“新平台”。
用耐心多方“听事”
自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成县王磨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搭建“现场说”和“网上说”两种平台,紧紧聚焦“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全方位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下情上达”的方便快捷和“上情下达”的及时高效,做到了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理有处讲、事有人办、难有人帮”。
“怎么又没水了?”“我家养殖的生产用水和平时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了,能不能想办法帮助解决”。今年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干旱少雨导致王磨镇杨庄村毕湾社出现了季节性水源不足、供水不稳定的问题,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收到群众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反映的同类问题后,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将其作为“村里事”的加急事项列入工作台账,当即组织召开民事直说委员会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初步商定通过“现场直办”的方式,明确了领办人员及办理时限。
用真心积极“议事”
“说事”是手段,“办事”是关键,王磨镇坚持对群众所说事项分类施策、靶向发力,相对简单的事项采取“现场直办”的方式当即办理解决,较为复杂、涉及面广的事项采取“干部领办”和“村镇联办”的方式逐步办理解决,同时对办理进度、办结成效、办事作风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针对杨庄村毕湾社村民反映的季节性供水保障不足、水源不稳定的问题,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实地进行了走访查看,广泛听取党员及群众代表意见建议,专门就杨庄村毕湾社供水保障设施的修缮方式、预期效果及及人力物力投入等情况详细进行了集中商讨,集体商议后决定在县水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下寻找新的水源点,再重新开挖沟渠并铺设新的供水管道,群众事情群众议,群众事情群众定,在“固定说事日”会上,大家对这个解决办法表示一直赞同,通过“面对面”表达诉求,“点对点”沟通协商,也更加形成了思想共识。
用实心高效“办事”
“民心”常系方得“民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看似是一件普通“小事”,但“民之所呼”连着党心和民心,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既要长做也要常做,只有认真细致、绵绵用力,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办实事、解难事的“温度”,才能真正聚拢民心,从而得到群众信任。解决杨庄村毕湾社饮水困难的问题刻不容缓,在县水务局包联技术人员实地踏勘指导下,并经过多天的努力终于重新寻找到符合标准要求的新水源。新的水源找到了,重新铺设管道、挖埋沟渠和蓄水池迫在眉睫。随即,通过镇村两级多方努力、积极协调,动员社会爱心企业向杨庄村无偿捐赠聚乙烯(PE)供水管道140多米,杨庄村“两委”组织村级团委、妇联,动员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村级志愿服务队30多人,自备锤子、锄头、铁铲等工具,结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义务投工投劳、团结分工协作,以最可行的办法、最有效的方式、最直接的效果,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新选水源点埋管沟渠和蓄水池成功挖通并接上新的供水管输送水源。
聚焦民事直说“小切口”,解决群众民生“大问题”,让“民生”跟着“民声” ,让“民心”汇聚“民力”,这只是成县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成县将继续坚持把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深化拓展、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提高群众主体意识、集体意识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到群众需要处,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陈争强 李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