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整合渔业资源,转变发展方式---陕西汉阴这样布局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25 08:49:09   

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抢抓长江“十年禁渔”机遇,积极整合渔业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庭院养殖“富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将渔业发展和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在涧池镇新华村发展庭院经济陆基圆桶养殖试点,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零碎化土地资源建设陆基高位鱼池38个,定量投放鲈鱼等高价值鱼类,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益。

二是发展智慧渔业“赋能”。以渔业养殖全过程智能化、高效化为目标,在涧池军坝智慧渔业养殖基地和涧池永丰养殖基地搭建智慧养殖管理平台,安装水质监测及智能化控制、鱼情视频监测、灾情监测、智能化水循环、智能化投料系统,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饲喂、尾水处理、疫病防控、水产品分级分拣的信息化、数字化。

三是实施渔光互补“提效”。强化产业融合,将渔业与农光互补项目结合,在光伏发电板下建陆基圆桶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光伏板遮阴性压缩养殖成本。

目前,涧池镇新华村发展渔光互补60亩,陆基圆桶高位池150余个,养殖规模6358立方米,探索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土地高效利用新模式。四是推进粮渔共生“增收”。立足水域资源优势,探索稻田综合种养,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实现“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今年全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0亩,其中藕虾共作800亩、稻渔(虾)共养2200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23年全县水产养殖12420亩,其中池塘(稻田)养殖4080亩、水库养殖8340亩;建成陆基高位养殖池336个1.6万立方,预计2023年汉阴县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产值3.25亿元。先后建成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市级现代渔业园区5家、市级水产养殖良种繁育示范园3个,实现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双提升。

通讯员 陈芸  赵建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革委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